江西一医生守护“瘟神岛”37年根治血吸虫病

xiaoke| 2011-11-24 20:31:51
阅读()

  血吸虫病是一种人和动物都能受传染的寄生虫病。血吸虫的生活史比较复杂。成虫寄生在人、牛、猪或其它哺乳动物的肠系膜静脉和门静脉的血液中,因此人和这类动物被称为成虫宿主或终宿主。为了赶走“瘟神”,让乡亲们不再受血吸虫病折磨,南昌市新建县南矶乡卫生院院长陈凡经在鄱阳湖中的孤岛上坚守了37年,就在最近感动了不少网民。

  

 

  守护“瘟神岛”37年

 

  日前,一则题为《坚守小岛疫区奉献智慧青春诠释人间真情》的网帖在江西各大网站热传。网帖主人公陈凡经是一位普通的医生,为了乡亲们的身体健康,坚守在鄱阳湖中的小岛——南矶乡37个年头,默默奉献,无怨无悔。

 

  南矶乡地理位置偏僻,距新建县和南昌市均70多公里。每年5月至9月的丰水期,小岛四面被茫茫的鄱阳湖水环绕,居民外出只能靠渔船,就医极为不便。这里是血吸虫重灾区。历史上,南矶乡血吸虫病泛滥、瘟疫横行,岛上雷、张、钟、魏四大家族先后绝户,到处都是“万户萧疏鬼唱歌”的凄凉景象,被称为“瘟神岛”。

 

  多年来,和陈凡经一起工作的同事因为忍受不了岛上枯燥的生活,大多离开南矶乡。“岛上没有娱乐生活,电视有时连中央一台都收看不到,天一黑就只有关门睡觉了。”对于同事们的离开,陈凡经表示理解,但他自己却选择了坚守。

 

  反复接触疫病、疫水,陈凡经多次感染血吸虫病,并患有脾脏肿大、肝脏纤维化。新建县卫生局曾多次安排他离岛养病,在县城工作的子女也劝他去县城享享福,但他却一直不为所动。

 

  一切为了乡亲们的健康

 

  1955年出生的陈凡经是土生土长的南矶乡人。上世纪60年代的南矶乡,血吸虫病仍然肆虐,患病的亲人、乡亲腹大如鼓,骨瘦如柴,因病致贫、家破人亡的惨相深深印在他的脑海中。做一名医生,让乡亲们不再受血吸虫病折磨是陈凡经的夙愿。1972年,陈凡经从新建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医务专业毕业。1974年,成为南矶乡卫生院的一名医生。1995年,担任南矶乡卫生院院长。

 

  “南矶乡面积4.5平方公里,3个行政村,户籍人口4800多人。”在出诊路上陈凡经向记者介绍了南矶乡概况。37年来,无数次下乡检查、宣传血吸虫病防治,出诊治病,陈凡经走遍了岛上的每一个角落。哪个村子的哪个老人有什么病,需要做什么检查;哪所学校的哪个班级该上血防课了,他心里时刻惦记着。

 

  南矶乡卫生院是当地唯一的医疗机构。

 

  1991年7月的一个晚上,村民万祥萍上消化道出血,送到卫生院抢救。由于卫生院没有输血、止血设备,晚上10点,陈凡经和同事三人乘坐一艘渔船送万祥萍出岛。“晚上天黑,伸手不见五指,湖面还有风浪,”回想起来陈凡经仍心有余悸。由于送得及时,万祥萍得救了,而此时已经是第二天黎明。

 

  陈凡经护送病人出岛救治的次数已经数不胜数了。

 

  多年的付出,陈凡经最为欣慰的就是基本把“瘟神”赶出了南矶乡。据统计,现在南矶乡居民血吸虫病感染率由上世纪60年代的60%降到5%以下,人均寿命由当时的50岁上升到70岁。

 

  微微健康网温馨提示:

 

  灭螺是预防本病的关键。应摸清螺情,因地制宜,采用物理灭螺或药物灭螺法,坚持反复进行。可结合兴修水利和改造钉螺孳生环境,因地制宜,选择垦种、养殖、水淹、土埋及火烧等办法。常用的灭螺药物有五氯酚钠和氯硝柳胺。五氯酚钠对成螺、幼螺、螺卵均具有较好杀灭作用,但对农作物、鱼类和人也有一定毒性;氯硝柳胺仅对鱼有毒性,其杀螺效率高,持效长,作用缓慢,与五氯酚钠合用可提高药效。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