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哺乳12个月乳腺癌风险降4%

程程| 2015-04-28 12:06:00
阅读()


 

口服避孕药:服用含高剂量雌激素避孕药风险增3倍

 

唐毅说,关于避孕药与乳腺癌的关系一直存在争议。有研究报道乳腺癌发病风险与口服避孕药具有一定相关性,然而其他研究却认为乳腺癌发病风险与口服避孕药无关。

 

唐毅介绍,美国西雅图弗莱德哈钦森癌症研究中心和华盛顿大学的科研人员近期开展了一项关于乳腺癌与避孕药相关性的研究,该研究共纳入1102例已确诊的乳腺癌女性患者,年龄均值为40岁。研究结果表明:相比对照组,经常服用避孕药女性的乳腺癌发病风险会升高50%。如果女性服用含高剂量雌激素的避孕药,其乳腺癌发病风险会增加三倍。

 

就算服用含中剂量雌激素的避孕药,其乳腺癌发病风险同样会升高60%。然而,服用含低剂量雌激素避孕药女性的乳腺癌发病风险却没有明显变化。其中,有两种特殊剂型的避孕药需要特别注意,它们可以显著提升女性的乳腺癌发病风险:一是含双醋炔诺醇的避孕药,会提升女性的乳腺癌发病风险至原先2.6倍,例如Continuin或Femulen;二是含有0.75毫克炔诺酮的避孕药,会提升女性的乳腺癌发病风险至原先3.1倍,例如Ortho 75。

 

对于这项研究,唐毅分析认为,也不能谈避孕药色变。首先,现在服用含高剂量雌激素避孕药的女性十分罕见。很少有女性会服用50或80微克的雌激素。大多数女性之所以会服用含高剂量雌激素的避孕药,目的是为了治疗其他需要高剂量雌激素的疾病,例如突破性出血。

 

其次,一旦停用避孕药后,女性的乳腺癌发病风险会回归正常水平。研究发现,只有在服用避孕药1年之内,女性的乳腺癌发病风险才会升高。

 

第三,乳腺癌的发病率很低。40岁女性的乳腺癌发病风险为1.5%,50岁女性的乳腺癌发病风险为2.38%。“很明显,如果你原先想服用避孕药,这些证据并不足以使你改变主意。”

 

第四,避孕药同样具有抗肿瘤作用。有研究报道,避孕药可降低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发病风险。“如果有子宫内膜癌家族病史,服用高剂量雌激素避孕药也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唐毅认为,对大多数人来说,避孕药所带来的意义远远大于它所带来的致病风险。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避孕药,有助于将风险降到最低。

 

未哺乳、哺乳时间短:哺乳12个月乳腺癌风险降4%

 

很多年轻的妈妈为了保持身材,不愿意母乳喂养。然而,唐毅指出,早在1926年,就有提出未哺乳的乳腺更有可能癌变的观点;最近对30个国家的近50项研究的一项汇总分析显示,所有经产妇女每哺乳12个月,其乳腺癌发病风险总体降低4%。哺乳有两个主要生物学机制能引起保护性作用:一是哺乳可能导致乳腺上皮更进一步的分化终止——减少细胞恶变;二是延迟了妊娠后月经周期的恢复——减少内源性性激素对乳腺的刺激次数。“因此,女性终生哺乳时间最好在12个月以上。”

 

相关新闻阅读:美国新研究:洁癖会增加患乳腺癌风险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