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孩新政引爆广州婴儿潮 妇产医生累到哭

喵酱| 2014-12-09 17:38:48
阅读()

 

今年3月底广东正式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二孩新政引爆了广州婴儿潮。“从9月份开始,医院的分娩量就增加明显。”市妇儿医疗中心妇产科主任医师蒋艳敏就表示,她感觉甚至比龙年这一“热门产子年”的分娩量还要多,“有医生累到哭。”据记者了解,广州每年分娩量为10-14万人,前年龙年达到了16万多人。

 

两万余二胎陆续“我要生啦!”妇产科医生连呼“累坏我啦!”

 

广州多家医院迎战分娩量“比龙年还多”的生育高峰期

 

记者昨日从广州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局(下称市计生局)获悉,从今年3月底广东省正式实施“单独二孩”政策至11月30日,广州市已受理“单独二孩”申请22895例,同意审批21588例。据2011年数据,广州符合二胎条件的单独、双独家庭为82850个,也就是说,“单独二孩”政策放开以来,广州已有近三成符合二胎条件的家庭拿下“二胎准生证”。

 

近期一大拨二孩的前赴后继,分娩量较大的市妇儿医疗中心和广医三院已经开始感到压力。据悉,医院中二胎妈妈近三个月的分娩数量已增加二到三成。医院预计,此轮生育高峰将持续到明年的2、3月份。

 

落地八个月21588个家庭获批二胎

 

上个月,在国家正式放开“单独二孩”政策近一年之际,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确认,全国共有约70万对符合条件的夫妻提出二胎申请,与此前官方估计的每年约200万对夫妻提交申请的预期差距较大。在一些城市,“单独二孩”甚至出现遇冷情况。

 

今年3月份才正式落地“单独二孩”的广州情况如何呢?昨日,市计生局回复新快报记者采访时透露,截至2014年11月30日,广州市共受理“单独二孩”申请22895例,同意审批21588例。

 

据此前市计生局公布的2011年调研数据显示,广州市户籍双独家庭有24420个,已生育二个子女的双独家庭313个,占1.28%;户籍单独家庭62065个,已生育一孩家庭39273个,已生育二孩及以上家庭数有3322个,占单独家庭的5.35%。据记者计算,减去已生育二孩的家庭,符合二胎条件的单独、双独家庭是82850个(“单独二孩”政策放开后,“双独”家庭申请二胎均按照“单独”政策申请),广州放开“单独二孩”政策以来,这些家庭中约有28%提交了二胎申请,而他们之中的94%已经拿到准生证。

 

“广州人生育二孩的意愿比较强烈”

 

昨日在采访中,有计生管理人员如是对记者表示:“可以说,广州人生育二孩的意愿比较强烈。”有意思的是,此前也有北上广之中广州相比较另外两个城市更愿意生的说法。

 

据统计,“十一五”(2006-2010)时期,广州市年平均户籍出生人口在7万人左右,总和生育率在1.1-1.3之间。而在育龄夫妇大多是双独的上海,生育率一度降到世界最低的0.7。在北京,虽然主观上想生二胎的家庭不少,但实际上总和生育率仅有0.71,众多原因中,教育成本高企是最主要的因素。

 

家住广州市越秀区梅花村的小潘年纪轻轻已是两个孩子的妈,24岁的她21岁大学毕业后即结婚,2012年9月生育了长女,国家放开“单独二孩”后,小潘又于今年10月份再添一子。

 

小潘说,自己能够三年生两个,家庭的支持最重要。小潘是名公务员,老公是生意人,双方家境都不错。小潘说,怀上二胎后,大女儿交由婆婆带回江苏老家,现在的小儿子主要由自己妈妈帮忙带,再分别请了两名保姆。她说现在确实比较累,“非常焦心,但反正都是要生两个的,老人都说,两个孩子年龄差不多,有伴一起长大,以后会比较轻松”。

 

感觉比龙年还要多,有医生累到哭

 

一大拨二胎赶至医院尽管有备战仍压力山大

 

“从9月份开始,医院的分娩量就增加明显。”市妇儿医疗中心妇产科主任医师蒋艳敏就表示,她感觉甚至比龙年这一“热门产子年”的分娩量还要多,“有医生累到哭。”据记者了解,广州每年分娩量为10-14万人,前年龙年达到了16万多人。

 

蒋艳敏介绍说,医院其实为“单独二孩”政策早有准备,该医院珠江新城4个病区,每个病区160张产床,再加妇婴院区,共300多张产床,目前来看,床位基本能满足产妇的需求。蒋艳敏苦笑道,医疗资源大部分时段还是够用,只是医生、护理人员累得够呛。在该院,产前、产后才二十几个医生,但单单10月份,珠江新城院区就已经分娩1048例,妇婴医院则有800多例,分娩量还在继续增加。

 

“一天试过要接生50个。门诊最高峰时,一个上午就接诊100来名孕妇,中午都吃不上饭。”蒋艳敏说。余琳也透露,广医三院近几个月,每月分娩量增加100多例。

 

“每个专科医生都被要求多出一个下午的门诊。”许文静也透露,在有限的人手状况下,只能调配人手、提高出诊效率,每个星期妇婴院区大概比之前要多看150名孕妇。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