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素瘤”夺去女大学生生命 遗体捐献让爱继续

cuteyy| 2012-03-01 15:52:08
阅读()
副标题

 

 

  捐遗体,她做了同学想做不敢做的事

 

 

  辅导员吴菲第一个从李爸爸那里知晓李娟捐献遗体的心愿。“去世前的一周左右,李爸爸打来电话,情绪很低落,说孩子状况很糟糕。”李爸爸向吴菲说起李娟在病床上多次念叨的那个心愿:回到学校,把遗体捐给学校。虽然舍不得,父亲还是决定尊重孩子的意愿。2月28日凌晨7点,吴菲手机上又一次显示那个熟悉的号码。“李爸爸哽咽着说孩子快不行了,再次表达她捐献遗体的心愿。”想起这一幕,吴菲泣不成声。听到父亲肯定的答复,3个小时后,李娟永远地闭上了双眼。

 

 

  “这就是她的风格,她捐献遗体我不意外。”在潘禹眼中,李娟就是这样一个善良的女孩。开学后不久,家庭贫困的李娟申请了学校勤工助学岗位,她的岗位是其他同学不愿意干的苦差事。“我替她不平,建议她调换,没想到李娟没有一点抱怨。”潘禹说,入校后的遗体解剖课上,同学们议论纷纷,表示佩服捐献遗体的人,但敢当场说要捐的同学并不多,“李娟真的很勇敢,做了一件我们想做而不敢做的事。”

 

 

  捐献遗体的人很勇敢

 

  20多年前曾有位女生捐遗体给南医大

 

 

  南医大人体解剖系丁炯教授告诉记者,李娟遗体目前保存在解剖系实验室,处理后将作为教学标本。他说,在李娟之前还有一名南医大女生捐献了遗体。“快30年了,1983年有名女生不幸患上恶性肿瘤后离世,家属按她的遗愿将遗体捐赠给了母校。”

 

 

  南京最小的遗体捐献者仅4岁

 

 

  南京市红十字会捐献遗体志愿者协会干事高洪英告诉记者,南京目前登记的遗体捐献志愿者共有5400多人。其中50岁以上的占了90%,完成遗体捐献的有800多人,最小的年仅4岁。“虽然近些年大家的观念已经转变了很多,但还是会有遗体捐献志愿者家属因为在意周围人的眼光,在最后一刻拒绝遗体捐献的情况。”高洪英说。

 

 

  据了解,因为捐献遗体的老年人比较多,十五年来遗体捐献主要用于医学院教学、解剖、研究。近年来临床器官移植开展较多,但由于器官捐献对遗体要求更高,使用过类固醇、抗生素药物的遗体都无法用于器官移植,因此鼓励更多年轻人成为志愿者,这将增加更多患者得到救治的机会。而无论是用于教学研究或者器官捐献,都对社会有益。据了解,南京市红十字会捐献遗体志愿者协会在南京医科大学、南京市第一医院均设有遗体捐献志愿者登记点,希望成为志愿者的市民可前往咨询、登记。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