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一农妇心脏换瓣活35年 成国内最长寿已活者
百余次“沟通” 延续生命
陈凤桥出院后,严教授等一直跟踪观察,及时相助。
心脏换瓣后,得终身服用抗血液凝固药,平时要尽量避免磕磕绊绊,一旦出血则较难止住。1978年12月的一天傍晚,干完活回家的陈凤桥突然觉得下身一股热流汹涌,低头一看,鲜血顺着裤筒汩汩而流。父母见状大惊失色,忙将她送往县医院。
是黄体酮破裂大出血。 医院得知陈凤桥心脏换过瓣膜,长期服用抗凝药,立即将病人转往省城。到达杭州已是次日凌晨3点。此时陈凤桥血色素骤降至4克,血压也直往下掉,危在旦夕。
严教授闻讯,脸色严峻,顾不上穿上大衣,戴上帽子手套就冲出门去,跳上自行车顶着嗖嗖寒风往医院赶。到了医院连忙指导医务人员抢救。陈凤桥面色、嘴唇慢慢地红润起 ,教授笑了,医生护士松了口气,陈凤桥又躲过一劫。
一晃,陈凤桥已是22岁的大姑娘。小黄毛丫头成了新嫁娘了。接到陈凤桥的来信,严教授既喜又忧,忧的是一旦生孩子又将面临大出血的险境。半年后,陈凤桥怀孕了,严教授心再次悬了起来,他清楚,与死神作殊死搏斗已无法避免。
严教授想自己毕竟不是妇产科医生,就请老同学帮忙!此后,他一趟又一趟到妇产科。老同学被他感动了,答应全力以赴,制订分娩方案,充分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危险,一同帮助陈凤桥闯过鬼门关。
专家建议,像陈凤桥这样的高危产妇需提前入院严密观察。1984年10月的一天,陈凤桥住进了医院。
陈凤桥分娩这天,严教授早早来到分娩室外,焦灼地等待着,不时抬腕看表。14时许,负责接生的专家摘下口罩,露出笑脸,对严教授说:“一切顺利,一个健康的女婴。”严教授这才松了口气。
之后几十年间,陈凤桥又多次面临困境,严教授等专家无数次予以关心,仅当面指导就百余次,助陈凤桥一次又次闯过鬼门关,让专家的心血与科技创造的生命延续、再延续!
据悉,1965年,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成功实施了中国首例人造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存活近30年;“文革”期间此项技术停止。“文革”后,1976年下半年,广州也开展一例人造心脏瓣膜置换术,但主刀是外国专家,因此,浙江心脏换瓣(双瓣)者应该是目前国内最”长寿者”。
微微健康网温馨提醒:心脏换瓣手术患者宜少食多餐,食量不可过饱,更不能暴食,以免加重心脏负担。饮食要新鲜、卫生,以防腹泻加重病情。小儿要控制零食、饮料,不要食用不清洁、过期或含色素及添加剂较多的零食。
对于手术顺利,畸形矫正满意,术后恢复较快的病人,出院后一般不限制活动,心功能在I、II级者,可根据情况适当做些日常生活中力所能及的体力活动,活动量以不引起疲劳为度,开始以散步等温和运动为主。活动范围应先室内后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