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早期发现可保眼

程程| 2015-04-01 17:23:00
阅读()

 

“视网膜母细胞瘤”听起来很陌生,但它却占小儿恶性肿瘤的第二位,近年来有增加的趋势。由于肿瘤长在孩子的眼球里,传统的治疗方法就是摘除眼球,所以有数以万计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被摘除眼球。但实际上,只要是早发现,在疾病的早期阶段采用介入治疗,是可以保住眼球的!

 

娃娃只有4个月,因眼癌被摘除眼球

 

妞妞4个月大的时候,身为医生的妈妈发现孩子的眼睛不对劲,视网膜不反光,眼球里似乎有东西,有点像“猫眼”。于是妈妈抱着孩子去医院做眼底检查,发现孩子的眼压高、眼球变大,“视网膜母细胞瘤”的诊断结果让妈妈如五雷轰顶。

 

视网膜母细胞瘤是一种儿童眼球上的恶性肿瘤,医院介入科主任医师张靖说,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发生与基因变异有关,我国每年新增患儿约有上千例,有单眼发病,也有双眼都发病的。张靖说,由于妞妞的妈妈是医生,在孩子4个月的时候就发现“异常”,这算发现得早,我们在临床上遇到的病例,很多都是3岁左右才发现的,平均发现的年龄在21个月(近2岁)。而欧美发达国家平均检出时间约为9个月-1岁,我们的平均检出时间整整晚了一年。

 

不过,遗憾的是,虽然妞妞的病情发现得早,但她的左眼球还是被摘除了,目前妈妈还担忧其另一只眼是否能保得住。

 

早期发现可以保眼

 

既然发现得早,为什么妞妞的眼睛还是被摘除了呢?针对这个现状,张靖显得十分无奈,“在治疗视网膜母细胞瘤的过程中,我国的眼摘率明显高于国外,因为大部分医生都以为视网膜母细胞瘤只有摘眼治疗,而在欧美发达国家,患者的摘眼率只有6%-12%。可以说,我国有数以万计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被摘除眼球。”

 

张靖介绍说,根据视网膜母细胞瘤的表现和发展过程,一般可分4期:

 

A、眼内生长期:瞳孔散大、白瞳症或斜视等。B、青光眼期:继发性青光眼,“牛眼”外观,出现眼痛、头痛、恶心、呕吐、眼红等。C、眼外期:颅内或眶内转移。D、全身转移期。

 

在最初的时候,也就是A期,用激光治疗就可以了。在B、C阶段,采用介入手段还是可以保住眼球。即便是到了中晚期,还可以有超过50%的保眼率。

 

介入治疗,保眼的首选疗法

 

张靖说,传统的治疗办法就是摘眼球,安装一个义眼,做全身化疗,但其复发率达到83%。由于儿童对化疗药物敏感,因此还容易患上继发性白血病。而视网膜母细胞瘤介入治疗将是一项很有前景的治疗。

 

目前,在国外对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主流治疗方式是介入治疗,即经股动脉插管,将导管选择性插入眼动脉,做眼动脉灌注化疗(区域性动脉化疗)。这样一来,针对肿瘤组织的药物浓度高,而对正常组织药物浓度较低,从而降低全身毒副反应。最重要的是,这样的治疗方式,首先是保命,其次能保眼和保视力。

 

相关新闻阅读:3岁女孩患“视网膜母细胞瘤”难站立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