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把先心病当肺炎治 新生宝宝差点没了
宝宝出生后气喘、吃奶使不上劲儿,被诊断为肺炎后竟越治越差,甚至差点“丢了命”!专家提醒,缺氧、气急除了肺炎还可能是先天性心脏病。临床上,新生儿如果检出四肢血氧饱和度过低,就该警惕是否为先天性心脏病!
【案例】不足月宝宝先天性心脏病被误诊为肺炎
半个多月前陈生和陈太迎来了宝宝,可让两人觉得奇怪的是孩子老气喘,吃奶也经常要停下来喘口气再继续,过了两天,孩子的喘气声更大,且唇也变成紫色了。还来不及享受新生命到来的喜悦,两人匆匆忙忙返回医院找儿科医生诊治,被告知是肺炎,于是施以抗生素治疗。原本以为孩子会很快康复,可没想到十多天过去了,孩子的气喘症状不仅没有改善,反而更加严重,需要呼吸机辅助呼吸,经检查血氧饱和度过低,超声示:卵圆孔未闭。
看着孩子的病越治越差,夫妇俩既心痛又焦急,此时院方立即将孩子转到省妇幼诊治,接诊医生翻着病历心里“咯噔”一下:可能孩子患的根本不是肺炎,而是先天性心脏病。赶紧转入心脏专科检查,果然孩子所患是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属先天性心脏病的一种,因为诊断失误导致错误治疗,因肺静脉异位连接导致的肺部淤血已经十分严重,再晚一天宝宝可能就保不住了。紧急手术之后,医生将宝宝的肺静脉异位连接予以矫治,总算是留住了这条小生命。
【分析】气喘、呼吸困难等“肺炎”症状不排除是先天性心脏病
省妇幼保健院心脏中心孙主任医师指出:虽然肺炎是新生儿常见病,但出现气喘、缺氧、呼吸困难等症状不能轻易认定是肺炎,尤其是同时存在血氧饱和度过低的情况,极有可能是先天性心脏病,需及时检查避免错误治疗;另外其实肺静脉异位引流可通过新生儿卵圆孔的血流方向看出“端倪”,切忌忽视不理。
为什么心脏病会同肺炎一样出现呼吸急促、缺氧症状?孙善权主任进一步指出,由于血管异位连接,在垂直静脉与血管交叉处极易形成梗阻,导致肺部的血无法回流到心脏而淤积在肺内,肺部被血水浸泡而变湿、变硬,使呼吸一张一合变得吃力;另一方面肺部淤血导致肺静脉压力升高,血管里的水会渗透到肺间质及肺泡中,形成水泡音,因此常常误导经验不足的医生以为是肺炎。
有临床调查数据显示,患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新生儿如果不进行手术,自然死亡率三个月以内为50%,六个月上升至70%,一周岁婴儿高达90%,能活到1岁以上儿童期的只有10%(基本上只有房间隔缺损大、垂直静脉无梗阻的孩子才能活到1岁以上)。但若及时发现予以手术治疗,成活率较高,恢复健康的孩子未来生活和正常孩子无异。
新生儿检出血氧饱和度过低应考虑先心病
作为先心病的一种,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目前在医学上尚无明确的致病因素,因此较难预防,最可能相关的是感染所致,因此在孕期要注意预防感染风疹病毒、感冒病毒等,也避免服用致畸药物。而不同于大动脉转位、单心室等结构明显异常的先心病,肺静脉异位连接因为胎儿循环的特点以致难以从孕期B超中看出,最好的检测方法是在孩子出生后测量四肢的血氧饱和度,一旦过低就要警惕为先天性心脏病。
虽然肺炎同样导致呼吸困难、缺氧,但要致使全身及四肢的血氧饱和度过低,一般来说肺炎感染已经非常严重,而刚刚出生的孩子不大可能在短时间内感染过于严重。因此,新生儿出现缺氧、呼吸急促、嘴唇发紫等症状,如果同时检出全身或四肢的血氧饱和度过低,应立刻送到心脏专科检查诊断,在排除先天心脏缺陷后方可作为肺炎治疗。
【警示】专业诊断非常重要
如像案例中的宝宝一样被误诊“肺炎”,不但本身的心脏病得不到治疗,反而可能因为误诊导致病情恶化,一些原本并没有肺炎的孩子,甚至可能因为治疗时身处肺炎的环境中而感染上炎症,孙善权主任指出,肺静脉异位引流的孩子存在肺部淤血,更有可能受交叉感染,因此,专业诊断非常重要。
一些在基层医院检出血氧饱和度过低的新生患儿,建议可到专科医院进行下一步的彩超检查和手术治疗,除了基层医院可能设备不足,肺静脉异位引流带来的结构改变过于细微,经验较为丰富的医生诊断更为准确。例如肺静脉异位引流患儿经卵圆孔的血流方向与正常方向相反,可作为疾病诊断依据之一,但若未能注意不加处理,可能导致病情的延误。
相关新闻阅读:儿童反复感冒或是先心病 家长要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