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觉爱拳打脚踢 日后痴呆风险高

程程| 2015-03-20 14:39:41
阅读()

 

美国一项最新研究显示,睡觉爱拳打脚踢或胡乱拍打的人,日后患上老年痴呆症或帕金森综合征的几率会更大。真是这样吗?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由中国睡眠研究会主办,全国多家医院负责开展的“世界睡眠日”大型科普讲座将在广州、北京、上海、成都等全国7个城市同步举行。

 

在昨天举行的“睡眠日”专家座谈会上,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精神卫生中心张斌主任医师介绍,睡觉爱拳打脚踢或胡乱拍打的人其实是患有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RBD),表现为各种复杂的异常行为,如拳打、脚踢、翻滚、跳跃、呼喊、反复坠床并对同床者造成伤害等。“患了这种病无论是对自己还是他人都非常危险,容易自伤或伤人,同时研究发现RBD是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早期表现,RBD患者日后患痴呆症或帕金森综合征的几率会更大。因此,哪怕是第一次有症状,也应立即就医,绝不可拖延,不可心存侥幸‘再等等再看看’。”张斌说。

 

案例:半夜发病 经常跳上床头柜

 

60岁的张先生每天晚上睡觉“动静”都非常大。张先生的妻子林女士描述说,打呼噜讲梦话那是“小儿科”,更可怕的是张先生经常晚上睡着睡着就突然爬起来,“咚”的一声跳到旁边的床头柜上——第一次几乎把林女士吓个半死。而且这种情况还不是一次两次,几乎隔三差五就发生一次,好几次由于没站稳,张先生还把自己磕伤了。为此,张先生从来不敢在别人家留宿,也不敢出差,连坐火车都怕——因为他怕自己在火车上打盹睡着了。

 

“张先生是我们接诊过的典型的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患者。这类病人发病时的行为五花八门,有大笑的,有哭泣的,有打人的,有跑步的,还有半夜起来翻跟斗的,除了伤人外,也很容易自伤。”张斌说。

 

发病:青睐中老年人 发病时患者较“暴力”

 

何为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

 

张斌介绍,人类睡眠由快速眼动期(REM)睡眠和非快速眼动期(NREM)睡眠组成,正常情况下,REM睡眠、NREM睡眠和清醒三种状态以固定的模式循环。在某些睡眠障碍中,其中一种状态的一种或多种成分可能混入另外一种状态中,产生一种分离现象。RBD就是以丧失快速眼动睡眠期肌肉弛缓并出现与梦境相关的复杂运动为特征的发作性疾病。该病的发病人群以中老年人为主,尤其好发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病率约为1%,在患有精神障碍的病人中发病率高达8%~10%。

 

RBD发生于快速眼动睡眠期,其典型形式出现于后半晚,特别是凌晨。典型的暴力性发作大约每周出现一次,但也可以连续几天每晚发作4次以上。表现为各种复杂的异常行为,动作比较粗暴、猛烈,如大笑、喊叫、哭泣、拳打、脚踢、翻滚、跳跃、反复坠床并对同床者造成伤害等,有极少数患者甚至会出现行走或离开房间等。

 

危害:除了自伤和伤人,痴呆风险也很高

 

“这种病的危害在于,发病时病人迷迷糊糊中翻跟头、坠床时会受伤,同时拳打脚踢、打人等也会伤害别人。更严重的伤害则是,临床研究发现,RBD就是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早期表现,患者日后患上老年痴呆症或帕金森综合征的几率会更大。”广东省精神卫生中心许明智主任医师说。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