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健康“外强中干” 人才“内虚”成短板

喵酱| 2015-02-09 10:42:52
阅读()

最大挑战:

 

数字健康创业“外强中干”

 

2014年,我国的移动医疗应用不断推陈出新,数字健康创业热潮汹涌,投融资金额超过40亿元人民币,阿里、腾讯、小米等信息行业巨头纷纷在数字医疗领域布局。

 

这看起来热火朝天的场面,却被北京大学医学部副教授李晏锋总结为数字健康创业现状的“外强中干”。“外强表现为创业大潮已至、资本推波助澜、巨头介入布局。这造就了数字健康领域的火热趋势,但掩盖不了创业者的‘内虚’。”

 

李晏锋认为,数字医疗行业受限于政府监管,各方利益难以统一;由于医疗行业的特殊性,互联网的用户体验唯快不破等经验并不完全适用于数字健康行业;此外,医生和患者的诉求不同,目前为止,国内还没有完美的把患者和医生连接起来的解决方案。这些都是数字医疗创业亟须解决的问题,但还不是最大短板。

 

“数字医疗行业的最大短板是人才匮乏,同时懂得医学、信息技术和商业的人才太少。”李晏锋认为,医学的专业门槛太高,其他行业转行学医并成功很难,所以要解决这一问题,应该扩展医学人才的知识面,让医学人才同时研习信息技术和商业知识。“学医的人应该在数字健康创业方面扮演更重要角色,起引领的作用。”

 

梁铭会也赞同数字医疗人才匮乏的观点:“医学信息学作为独立学科的历史较短、人才缺乏问题突出。”他说,全国医院信息专业人才仅有约6.17万人左右,而HIT厂商数量约有近千家,而且还在不断发展壮大。

 

北京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陈东敏教授介绍,近年来北大也在进行相关探索,积极推进学术成果市场化的商业模式研究,还积极投入对移动医疗和远程医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研究与临床应用。

 

在数字健康人才教育方面,北大也在尝试新的教育方式。李晏锋介绍,北大从2013年开设数字健康创新课程,包括科研和实践两个阶段。“2014年,我们以该课程为基础,在中关村成立数字健康创新工坊,目前有超过10个创新点已转变为新型创业企业,其中有两家已获得百万元级别的创业投资。”李晏锋说,“我们邀请不同领域的人才和学员进行对话,学生也能够找到不同专业的同学进行合作。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了一个以项目为基础的评估模式。开发这个课程完全超乎我的意料,结果也让我备感欣喜。”

 

相关新闻推荐:2017年我国移动医疗规模将达125亿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