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概念到现实:3D生物打印心脏救活先心病患儿

喵酱| 2014-10-13 14:09:47
阅读()

3D生物打印,从概念到现实

 

对医疗界而言,3D打印技术更像是一个前所未有的造物新纪元,它预示着一场医学新革命或将来临。从仿真医疗模型、生物医疗器械,到更具个性化的移植组织或气管、更具潜力的生物高分子材料,都将聚拢于3D打印麾下。不过,以3D打印为代表的生物打印技术,就像20世纪末的克隆技术一样,带来的将是生物伦理挑战,这也将比眼下的干细胞所引发的争议更为复杂。

 

研究者正在修正内脏模型的结构。在开动3D生物打印机前,还必须完成器官的结构设计,须事先通过三维成像或超声的方法,对人体器官进行精确的测量。

 

尽管二十余年前,3D打印技术这一概念就已被提出,可它似乎在去年才突然爆发。胡迪·利普森、梅尔芭·库曼合著的《3D打印:从想象到现实》一书中提到,“人猿相揖别,是因为古人能够手工制造工具。今人区别于古人,是因为能够使用机器制造工具。人类进化至今,一个崭新的文明标志就是能够用机器制造机器。从狭义上说,当前被赋予无限想象力的3D打印机就是这种能够制造机器的机器。”

 

显而易见,3D打印是人类控制能力极限的挑战和展示。3D打印这一技术,犹如哈利·波特手里的魔杖,使人类所想变为现实。你需要一把功能强大的锤子?你需要一双精致无比的鞋子?你需要给孩子准备奇异的玩具?你需要一顿精美的晚餐?……只管打印出来就行了。

 

3D打印在医学界的最直接应用,便是各式各样的器官或组织3D模型构建,使的医学教学更加真实。这使得原本枯燥且抽象的医学知识,变得具体而细微。更为立体的医学模型,将使医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一些。

 

3D打印的器官模型,已经出现在医院里。比如3D打印人类心脏为例,帮助外科医生更好地了解疑难并发症患者的心脏解剖结构。

微微健康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谢谢合作!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