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病得心药医?盘点抑郁症几大错误认知

晓息| 2014-10-11 10:25:16
阅读()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速和工作压力的增大,当今社会抑郁症人群不断增加。如何治愈抑郁症?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然而人们对于抑郁症存在众多的认知误区,其中最大的误区就是心病还得心药医,其实不然,抑郁症需要专业治疗。以下盘点人们对抑郁症存在的认知误区,希望人们还能对抑郁症有个正确的认知。

 

误区1

 

抑郁症是因为想不开

 

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委员魏镜教授说,抑郁症患者处在一个很糟糕的生命状态,我们不会对感冒的人、肺炎患者指指点点,但是对抑郁症患者可能就会随意猜想。周围的人会猜测是不是他家里有什么事,要不然就是想不开,甚至觉得这个人的人品有问题或者性格太怪异。这些看法都是错误的,是歧视。

 

魏镜教授表示:抑郁症和感冒、咳嗽一样,是人体机能出现问题而导致的疾病,并非只是单纯心情不好。正常人的生命包括健康心理和健康身体,抑郁会抑制心理和生理机能,让人觉得无力、无望、无价值、无未来,生活变得毫无乐趣可言。

 

误区2

 

热心劝解能摆脱抑郁

 

很多人认为,劝抑郁症患者想开些就能助其解脱,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

 

魏镜教授特别强调,“不要一味只是劝患者,有时家人、朋友的宽慰会越劝越糟糕”。患者在治疗期间,抑郁会使其生理和心理偏离常态,不能以常人的标准去要求患者。

 

抑郁症会颠覆患者的心理活动,使患者变得连简单的事情都做不到,起床、洗澡这样的事情都需要一个长时间的心理建设才能完成。“想开点、多吃点、好好睡觉”这样的宽慰,会让患者感到更大压力,唤起更多的“自责感”——“我真的糟糕透顶、这样的小事都做不到” 。这样的劝说,如同劝肺炎病人“别咳嗽,咳嗽对你的肺不好”一样,给患者造成的只是负面影响。

 

魏镜教授鼓励患者向周围人敞开心扉,在责任、义务上获得一些豁免,安心治病。

 

误区3

 

觉得好了就停药

 

抑郁症的治疗分阶段,第一阶段是急性期治疗,一般能够在三个月之内完成。医生会尽量调整药物的剂量、种类,以完全缓解患者失眠、没有乐趣等症状。

 

第二阶段是维持期。症状缓解后,患者需要巩固治疗,恢复大脑自主功能。抑郁症有一个自然病程,大约1年—1.5年,患者不要觉得好了就停药,一定要请专业医生进行临床评估和测定。维持期内有可能降低药物剂量,逐步在一年到两年之内结束治疗。一旦擅自停药,效果就会下滑。

 

魏镜教授说,过去的抗抑郁剂对心脏、植物神经系统、大脑认知和记忆都会有影响,现在的药比过去安全度高了很多,药物只作用于跟人的抑郁情绪相关的神经系统当中,不是全部作用到大脑。

 

误区4

 

抑郁症会反复发作

 

很多人认为抑郁症不能根治会反复发作,魏镜教授说这个结论不正确。

 

只有少数抑郁症患者会有复发,大部分人是单病程。抑郁症没有病根只是一个状态,像我们得感冒一样,感冒也没有病根。感冒好了,但可能过段时间又会得,抑郁症也是这样。现在医学不知道抑郁是怎么开始的,但知道它的病程并可进行治疗。一些特殊因素都会诱发抑郁,如:压力大、更年期、青春期、孕期、产后等。

 

抑郁症对于人们来说,亦重亦轻,如患抑郁症没有得到正确的治疗,则可能使病情恶化,危及人的生命健康。抑郁症患者只有接受专业治疗才能治愈,回归正常生活。早发现、早治疗并坚持按疗程完成治疗,才是应对抑郁症的最佳策略。

 

相关新闻推荐: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