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埃博拉病毒:卫计委埃就博拉病毒发布知识问答
显微镜下的埃博拉病毒
2014年4月1日,在几内亚盖凯杜,“无国界医生”组织的成员身着防护服运送一名死亡患者的遗体。
近期埃博拉疫情在西非爆发,已经造成729人死亡,无国界医生组织形容,埃博拉疫情爆发已经“完全失控”,西非诸国甚至发布了禁飞令,防止埃博拉病毒越境扩散。高达90%的死亡率看起来十分可怕,那么埃博拉病毒究竟是什么?国家卫计委发布了知识问答,从14个方面为你剖析埃博拉病毒的真面目。
1.什么是埃博拉病毒病?
埃博拉病毒病(以往称作埃博拉出血热,以下简称埃博拉)是一种严重且往往致命的疾病,病死率最高可达90%。该病可侵犯人类和其它灵长目动物(猴子、大猩猩和黑猩猩)。
1976年,在同时发生的两起疫情中首次发现埃博拉病毒,一起发生在刚果民主共和国靠近埃博拉河的一个村庄,另一起出现在苏丹一个边远地区。
病毒的起源尚不得而知。但基于现有证据,人们认为果蝠(狐蝠科)可能是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宿主。
2.人是如何感染这一病毒的?
人类通过密切接触感染动物的血液、分泌物、器官或其他体液而感染埃博拉病毒。在非洲,人们因处理受感染患病或者死去的热带雨林中的黑猩猩、大猩猩、果蝠、猴子、森林羚羊和豪猪等而导致感染。很重要的是要减少接触高危动物(即果蝠、猴子或猿),包括捡拾在森林中发现的死亡动物或处理其生肉。
一旦有人与感染埃博拉病毒的动物发生接触,就可能在社区造成人际传播。当人们通过破损皮肤或粘膜与感染者的血液、体液或其它分泌物(粪便、尿液、唾液和精子)直接接触时就可导致感染。当健康人的破损皮肤或粘膜接触被埃博拉病人的血液和体液污染的环境或物品(如脏衣物、床单或者用过的针头)时,也可发生感染。
医务人员在救治埃博拉病人时如果没有穿戴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就可能会接触到这一病毒。卫生系统各个层面(医院、诊所和卫生站)的医疗卫生保健人员都应当了解该病的性质及传播方式,并严格遵守所推荐的感染控制防护措施。
在埃博拉死者葬礼时,人们与死者尸体直接接触,也是埃博拉病毒传播的重要方式。因此,人们在处理埃博拉死者尸体时,必须穿戴具有较强保护性的防护服和手套,并将死者立即埋葬。
只要病人血液和分泌物中带有埃博拉病毒就会具有传染性。因此,感染的病人应由医护人员密切观察,并进行实验室检查,以确保在出院回家前病人体内不再有该病毒的存在。当医护人员确定病人可以回家时,病人就不再具有传染性,不会对社区中的其他任何人造成感染。男性在康复后仍可能在长达7周的时间内通过其精液将病毒传给性伴。因此,男性康复后至少在7周内要避免性交,或者在康复后7周内进行性交时要戴安全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