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价药清单或上半年出台 取消最高指导价

喵酱| 2014-04-16 17:41:36
阅读()

 

国家卫计委、发改委等八部委昨日,召开媒体通气会,宣传、解读由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研究通过的《关于做好常用低价药品供应保障工作的意见》(简称《意见》)。其中提到,取消针对每一个具体品种的最高零售限价,允许生产经营者在日均费用标准内,根据药品生产成本和市场供求状况自主制定或调整零售价格,以保障合理利润。低价药品清单预计上半年出台。

 

低价药品将实行清单管理

 

低价药品管理对象与范围是纳入国家和地方低价药品清单的药品。低价药品实行清单管理并动态调整。国家发改委制定低价药品日均费用标准,从政府定价范围内遴选确定国家低价药品清单。各地根据国家制定的低价药品日均费用标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确定本省(区、市)定价范围内的低价药品清单并实行动态管理。

 

低价药品既包括基本药物,又包括非基本药物。国家卫生计生委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国家发改委将确定低价药品标准,公布低价药品清单,预计上半年出台。

 

给企业灵活市场定价机制

 

一些常用低价药品近年来经常“青黄不接”,尤其去年下半年以来,不少地区出现治疗甲亢药物甲巯咪唑“一药难求”现象。原因之一就是质量标准提升以及原材料、人工等价格上涨,生产线要求提高,导致企业成本逐年上升,低价药品利润空间不断压缩,在招标压价及零售价不能灵活上调影响下,药品生产商供应意愿下降。

 

为此,药品价格管理机制将发生变化。《意见》明确,对于纳入国家和省级低价药品清单的药品,取消政府制订的最高零售指导价,由生产经营者在不超过规定日均费用标准的前提下,根据生产成本和市场供求状况自主制订具体零售价格。对于临床必需、用量小、市场供应短缺的药品,试行国家定点生产、统一定价。此举实际上给企业比较灵活反应市场的定价机制。

 

分别建常态短缺药品储备

 

采购办法方面,对纳入低价药品清单的药品,由各省(区、市)药品集中采购机构对通过相应资质审查的生产企业直接挂网,由医疗机构自行网上交易,阳光采购,增强医疗机构在药品采购中的参与度。生产企业可以择优选择配送企业,以保证配送企业经营利益,确保配送到位。

 

国家卫计委药政司司长郑宏说,对纳入国家定点生产的药品,要加强政策引导,提高配送集中度。

 

对于短缺药品,将进行储备,建立中央和地方两级常态短缺药品储备。其中,中央医药储备以用量不确定的短缺药品为主,地方医药储备则以用量确定的短缺药品为主。至于储备品种的数量,由多部门联手进行。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吴海东表示,具体数量确定是由卫生部门提出,储备资金由财政部门支付,工信部则组织收储。

 

广州曾缺货、现仍缺传染病特效药及其单价

 

吡喹酮片 抗血吸虫病及阿米巴肝囊肿,0.2g/片的规格,0.301元/片。

 

青蒿琥脂片 抗疟疾药,50mg/片的规格,1.12元/片。

 

氯喹/伯氨喹片 是复方制剂,可根治间日疟疾和治疗恶性疟疾,2.87元/盒(最后购买日期为2008年2月)。

 

注射用青蒿琥酯 治疗疟疾,60mg/瓶的规格,11.5元/瓶。

 

乙胺嘧啶片 预防疟疾和联合伯氨喹治疗疟疾复发,6.25mg/片的规格,多年无法釆购到。

 

乙胺嗪片 抗血丝虫病,50mg/片的规格,多年釆购不到,查不到价格。

 

部分药品价格可能会出现波动

 

Q:取消药品最高限价,是否会因竞争而导致药价过高?

 

A:“部分药品价格可能会出现波动,这是正常现象”,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医药价格处处长宋大才坦言,讨论《意见》时考虑过此问题。然而,目前低价药品大多为多家生产、市场竞争,“价格是不是能上涨或大幅上涨不完全取决于一个企业,换句话说,如果企业的质量没有明显提升,没有一个好的品牌的效应,想涨价很难。”在日均费用具有标准的前提下,即便药品有成本或市场政策变化,出现价格变动,涨幅也可控。

 

低价药使用纳入医院绩效考核

 

Q:常用低价药品大多是经典老药,如何保障医疗机构、医生用药积极性?

 

A:国家卫计委药政司司长郑宏表示,将引导各级医疗机构提高常用低价药品的使用量,并将使用情况纳入绩效考核。

 

同步进行的还有医保付费方式改革,使药品成为医疗机构运行成本,由此提高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主动节约成本、控制费用的意识。“我们将引导医务人员尽量用价廉质优的药品,能用便宜的就不用贵的,能用仿制药就不用原研药。”卫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公立医院改革方面,为取消以药养医,将建立科学补偿机制和适应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

 

专家说法

 

广州传染病专家:

 

建两级药物储备机制 利于少发传染病治疗

 

国家八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做好常用低价药品供应保障工作的意见》。在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院长尹炽标等传染病治疗专家看来,他们看到重新采购到一些抗疟疾、丝虫病特效药物的希望。

 

在传染病治疗领域内,抗疟疾的吡喹酮、青蒿琥脂,预防疟疾的乙胺嘧啶及抗血丝虫病的乙胺嗪片,几乎绝迹于市场。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药剂科主任邹尚荣说,疟疾在国内已基本被消灭,但许多从非洲旅游、工作后返回的人士,在当地感染疟疾机会很大,处于散发状态。

 

由于发病人数少,特效药治疗用途单一,甚至定价过低。抗疟疾药物,持有生产许可的药企不少,但有生产意愿的不多。“在八部委文件出台前,这类药物是否生产、供应的关键在于市场、经济利益的驱动。但文件出台后,国家、地方要明确建立两级常态的短缺药品储备,这就给一旦出现疟疾、血丝虫病患者后的找药工作带来便利。”尹炽标说。

 

两位传染病专家表示,目前诸如氯喹等特效药几乎无厂家生产,即便制定两级储备机制,采购也是问题。国家还是需要对一些用量较少,但确为无替代药物的特效药进行保护性采购。(来源:南方都市报)更多新闻请阅读:低价药“玩消失”源自医改失衡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