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部:在污染环境中要减少暴露程度

vivi19| 2013-10-14 10:58:24
阅读()

环保部近日发布了《中国公民环境与健康素养(试行)》(以下简称《公告》),这是环保部门首次发布环境与健康关系的指引。《公告》指出,环境污染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环境污染造成健康危害的大小与暴露程度有关,老人、孕妇和儿童对环境危害更敏感,重视自我防护,可预防或减轻环境污染带来的健康危害。

 

环境污染对健康危害不容忽视

 

《公告》指出,在我国,环境污染已成为不容忽视的健康危险因素。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与环境污染相关的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和出生缺陷等问题日益凸显。

 

据了解,环境污染特别是化学物质污染造成的健康危害,一般都是通过接触含有这些物质的空气、水、土壤、食物等介质而发生的,这种接触一般称为暴露。《公告》称,暴露是环境污染造成健康危害的决定因素。不管污染物的毒性有多大,没有暴露,就不会造成健康影响。一般情况下,暴露量越大,产生的健康效应也就越明显。暴露的途径、强度和时间与健康效应的产生密切相关。污染程度轻、接触时间短,一般不会造成健康危害。长期接触低浓度的某些污染物,可能会造成慢性健康危害或远期健康危害。

 

老人、孕妇、儿童对环境危害更敏感

 

《公告》称,不同人群对环境中有害因素的反应存在差异,通常把对环境中有害因素反应更为敏感和强烈的人群称为易感人群。一般情况下,老人、孕妇和儿童对环境中的有害因素更敏感,应注意防范。

 

据了解,与普通人群相比,易感人群会在更低的暴露剂量下出现有害效应,或者在相同环境因素变化条件下,易感人群中出现某种不良效应的反应率明显增高。此外,年龄、健康状况、营养状况、生活习惯、暴露史、心理状态、保护性措施等因素也影响人群的易感性。对每一个体来说,影响易感性的因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尤其是由于不良生活习惯所导致的易感性增高。

 

良好生活习惯可减轻环境污染危害

 

《公告》指出,环境污染所导致的健康危害通常是非特异性的弱效应,且发展呈渐进性,不易被察觉,一旦出现较为明显的症状时,往往已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产生严重的健康后果并难以治愈。因此,事先预防比事后医治更为重要。

 

据了解,造成环境与健康问题的原因有很多方面,其中包括人们的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尽管环境污染大都在个人的可控范围之外,但通过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注重自我防护,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减少接触、降低暴露,可减轻或消除其造成的健康危害,从而保护自己和家人健康。(本报记者许凯姚琳琳)

 

相关链接

 

五类空气污染物威胁人体健康

 

众所周知,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会产生危害,那么具体来说,其对人体的危害究竟表现在什么地方?哪些污染物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公告》指出,颗粒物(PM2.5、PM10)、一氧化碳、臭氧、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等均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威胁。《公告》指出,细颗粒物(PM2.5)是形成雾霾天的罪魁祸首。细颗粒物的化学成分众多,除影响空气能见度外,可经呼吸道进入肺部、进入血液,对人体的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造成重要影响。因此,雾霾天不宜在室外锻炼、活动,应尽量减少户外停留时间。

 

另外,使用煤炭及木柴、动物粪便、农作物秸秆等燃料在家中进行烹饪、取暖时,会产生大量对健康有害的污染物;吸烟所产生的烟雾也是室内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装饰装修材料、家具等可能散发有毒有害物质。现代建筑普遍密闭性增强,新风量减少,也加剧了室内空气污染的程度。(来源:济南日报)更多精彩内容请浏览:研究发现:孕妇身处空气污染环境易致孩子哮喘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