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转基因与非转基因食品具同样安全性
日前,《环球时报》刊登了彭光谦“八问主粮转基因化”文章,对转基因技术安全性提出种种质疑。近日,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林敏接受了记者专访,给予了一一回应。
转基因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
记者:针对《环球时报》发表的彭光谦“八问主粮转基因化”文章,你有何评价?
林敏:“八问主粮转基因化”文章,其质疑转基因的论点与以往相比没有任何新意,缺乏理性分析,但言辞激烈,矛头直指转基因技术、转基因科技人员和相关主管部门。我们认为,转基因安全问题本质上还是一个科学问题,转基因争论只能本着科学的态度,以事实为依据,才能正本清源,远离谬误。
记者:转基因是一项很专业的技术,您能先给我们简单地介绍一下什么是转基因技术吗?我们应该如何对待?
林敏:转基因技术是指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生物体基因组中,使生物体获得新的性状,如抗虫、抗除草剂等。20世纪80年代末,科学家们开始把10多年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成果运用到生物新品种培育上。1994年,首例转基因植物产品——耐贮存番茄进入市场,1996年开始转基因作物实现商业化种植,从此得到迅速发展,势不可挡,17年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增长了100倍。转基因技术是科技发展的产物,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带来了生物育种技术革命,拓宽了可利用基因的来源,实现了育种工作的可预期、精准、可控、高效,大大节约了人力、物力和时间。转基因技术是一项新技术,属于科学范畴的问题,我们应以科学的态度去对待它,而不是带着“有色眼镜”,先入为主地打上标签。
记者:“八问”文章指出,由于转基因打破千万年来形成的物种纵向遗传,强行实行基因跨物种横向转移,这里既可能蕴含新的机遇,也很可能潜藏巨大风险,这种说法您怎么看?
林敏:转基因技术作为一种新技术,本身是中性的,安全不安全关键在于转入什么基因,表达产物是什么,如何监管。就像原子能利用技术,既可以用来制造原子弹,作为杀人武器;也可以用来发电,服务于我们的生产生活。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国际上对转基因技术普遍采取了风险评估、风险交流和风险管理,制定了一系列的安全评价技术规范,将风险达到最低并可控。我国也制定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和配套的管理办法,以法律的形式对转基因技术进行管理,保障这项技术为我国服务。欧盟最近的一份官方报告声明:“从涵盖超过25年的时间、涉及500多个独立研究小组的130多个研究项目得出的主要结论是:生物技术,特别是转基因技术,其自身并不比常规育种技术风险更大。”
获得安全证书的转基因食品与非转基因食品具有同样的安全性
记者:“八问”文章指出,有人经过实验,证实转基因食品与肿瘤、不孕不育等具有高度相关性。您怎么看这种观点?
林敏:转基因食品致肿瘤、影响生育等被权威机构证实是虚假的。
2012年9月19日,法国凯恩大学塞拉利尼教授在《食品与化学毒物学》科学杂志上发表一篇论文,报告了用转基因玉米NK603进行大鼠两年饲喂研究,引起大鼠产生肿瘤,此事引起广泛关注。欧洲食品安全局受欧盟委员会委托对该论文进行了评估,2012年11月29日,欧洲食品安全局作出最终评估认为,该研究得出的结论缺乏数据支持,相关实验的设计和方法存在严重漏洞,而且该研究实验没有遵守公认的科研标准,因此,不需要重新审查先前所作出的NK603玉米是安全的评估结论。关于转基因食品致肿瘤的所有流言基本来源于此。关于转基因食品影响生育的说法就更加荒诞。2010年2月2日,某网站刊登文章称,“多年食用转基因玉米导致广西大学生男性精子活力下降,影响生育能力”。据核实,广西从来没有种植和销售转基因玉米。该文章有意篡改广西医科大学梁季鸿博士关于《广西在校大学生性健康调查报告》的结论,与并不存在的食用转基因玉米挂钩,得出上述耸人听闻的“结论”。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今年,英国人马克·莱纳斯在牛津农业会议上发表演讲称,“我很抱歉自己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帮助发动了反对转基因的运动,在妖魔化这项可以造福环境的重要技术选择的过程中出了力。”
记者:“八问”文章提出,我们是否进行过严肃的分析、客观的评估以及科学的论证?我们引进的科学依据何在?
林敏:转基因食品入市前都要通过严格的毒性、致敏性、致畸等安全评价和审批程序,不计算实验室时间,仅进入安全评价阶段一般需要三年以上时间,目前还没有其他食品经过了这样严格的安全评价。转基因食品与非转基因食品具有同样的安全性。世界卫生组织以及联合国粮农组织认为:凡是通过安全评价上市的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一样安全,可以放心食用。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受到国际组织、各国政府和消费者的高度关注。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于1997年成立了生物技术食品政府间特别工作组,制定了转基因领域风险分析原则和指南,成为各国公认的食品安全标准和世贸组织裁决国际贸易争端的依据。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全球转基因商业化应用已经17年,食用转基因产品的人口占到4/5,还没有发生一例被证实的食用安全问题。
我国对转基因育种技术和常规育种技术同等重视
记者:“八问”文章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有关部门对转基因品种的研发拨款高达创纪录的300亿元,是同期常规育种经费的166倍。为什么有关部门如此厚此薄彼?真实情况是这样吗?
林敏:2008年我国启动实施了“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这也是农业领域唯一的重大专项。2010年国务院又将生物育种产业确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予以重点支持。2008年~2012年,五年国家共投入50多亿元,每年只有10多亿,投入是十分有限的,而一个国际种业大跨国公司年研发经费投入就超过10亿美元。专项经费投入的同时,并没有挤占原有育种经费,同期国家通过“863”、“973”、“支撑计划”和“行业科技专项”等对常规育种的投入经费并未减少,我估计不会少于对转基因育种的投入,不知彭先生的数据是从哪里来的。事实上,转基因技术离不开常规技术,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通过转基因技术筛选的基因也要转入常规品种,并经过常规选育才能培育出好品种。
美国在转基因技术知识产权问题上并不“慷慨”
记者:“八问”文章提出,美国对外进行高新科技封锁,唯独转基因技术例外。孟山都和杜邦这样的利益集团异乎寻常地慷慨,美国这种反常的态度里面究竟有什么蹊跷?您怎么看?
林敏:美国在转基因技术知识产权问题上并不“慷慨”。目前,全球已有涉及抗病虫、抗除草剂、品质改良等13类目标性状、24种转基因作物进入市场销售,但绝大部分核心技术仍为发达国家所控制。经多年商谈,去年美国才勉强同意我国可以无偿应用将于2014年专利到期的抗除草剂大豆进行育种应用,但要进行商业化开发必须到2014年以后。转基因知识产权问题一直是中美两国谈判的焦点。目前销售给我国的转基因农产品只能用作加工原料,不能种植,也不能作为育种材料,从未“慷慨”过。
我国对转基因技术进行严格管理
记者:“八问”文章指出,我国的主管部门理应是人民可信赖的安全卫士,但令人不解的是他们却为转基因食品大开方便之门。转基因水稻多年来散布至华东华中各地,外国转基因玉米冒充杂交品种在中国大规模扩散,至今未见任何人出来制止。这种说法与实际情况相符吗?
林敏:我国对转基因技术进行严格管理。2001年,国务院颁布实施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建立了由农业、科技、卫生、食品、环保、检验检疫等12个部门组成的部际联席会议,并推荐组建了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负责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依据《条例》,制定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进口、标识、加工、进出境等5个管理办法,发布实施了近百项国家标准,认定了39个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督检验测试机构。农业部成立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负责全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实现了对转基因研发工作的有效管理。由于我国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是2001年颁布的,而我国的转基因研发工作早在上世纪90年代国家“863”计划支持下已经开始,在法规实施前由于研发单位的材料交换导致转基因水稻的零星扩散,但经过多年的清除,已经基本得到控制。至于转基因玉米非法种植纯属子虚乌有。对发现的违规种植情况,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西方转基因大国坚守不对自己主粮搞转基因与事实不符
记者:“八问”文章提出,西方转基因大国一方面坚守绝不对自己主粮搞转基因的底线,另一方面却把拿下中国主粮转基因作为他们的最终战略目标。民以食为天。中国怎么能把13亿人吃饭这样的天大问题任交别人控制?一旦形成垄断,如果西方无限抬高粮价,我们还吃得起吗?您怎么看这种说法?
林敏:美国是世界上转基因作物最大生产国和消费国,也是食用转基因农产品时间最长的国家。美国种植的86%的玉米,93%的大豆和95%以上的甜菜是转基因作物。据世界粮农组织的食物平衡表最新数据显示:美国出产玉米的68%、大豆的72%以及甜菜的99%用于国内自销。说转基因作物是美国设计的危害中华民族的陷阱,这种阴谋论是冷战思维的产物。欧盟1998年,批准了转基因玉米在欧洲种植和上市,获得授权的转基因玉米就有23种、油菜3种、土豆1种、大豆3种、甜菜1种,2012年仍有西班牙、葡萄牙、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5个国家批准种植转基因作物,除了极少数是作饲料或工业用途,绝大部分都是用于食品。日本连续多年都是全球最大的玉米进口国、第三大大豆进口国,2010年日本进口了1434.3万吨美国玉米、234.7万吨美国大豆,其中大部分是转基因品种。
2012年我国进口了大量的玉米、小麦、植物油等大宗农产品,其中大豆进口量为5838万吨,如按照当前我国的大豆平均单产计算,我国自己生产需要近4亿亩的耕地,我国没有这么多的后备耕地资源。利用国外国内两种资源,统筹两个市场是我国的必然选择。
国际交流与合作已经是一种潮流
记者:“八问”文章指出,有资料显示,中国转基因的积极推动者大都有美国资金和机构培养的背景,不少基因专家在销售转基因种子的公司有兼职。这里是否存在一条隐形的利益链?您了解的情况如何?
林敏:如果说研究转基因有利益的话,首先就是国家利益。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近年来实施的“千人计划”,吸引了一批具有海外留学和工作背景、掌握转基因前沿技术的高端人才相继回国,国际交流与合作更加广泛和深入,其他行业也是如此。“千人计划”要求引进人才每年在国内工作不少于6个月,言下之意其他时间仍可出国工作,引进的条件之一就是在国际知名科研单位、高校和企业担任高级专业技术职称、高级管理职务并具有博士学位的人才。建国之初的两弹一星元勋大多有留学欧美的经历,这些海外知名学者和专家,满怀爱国之情、报国之志,毅然放弃国外优厚条件和生活待遇,投身到祖国的转基因研究与应用事业中来,这样主观臆测对他们实在不公(来源:人民网)。更多精彩内容请浏览: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