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缺药:消亡的他巴唑

vivi23| 2013-07-30 13:44:17
阅读()

 

调查:廉价好药为何老百姓吃不着?

 

2011年,一项对全国12个城市42家医院临床用药情况的抽样调查显示,在基层医疗机构,国家和地方增补的基本药物一般有500多种,而医院廉价药缺口已高达342种。其中, 130种药价格在10元以下。廉价好药,缘何频频成为百姓看得见却吃不着的“熊猫药”?

 

据陈泽彬介绍,深圳公立医院的药品采购都是通过广东省统一的阳光招标平台进行。在采购平台上,一个品规的药品通常会有4个配送公司,10个厂家可以选择。医院会根据购药需求,在院内开会进行专家票决,选定这个药由哪个配送公司来配送哪个厂家的药。然后,医院会通过省采购平台向配送公司发送相关购买信息。但一些廉价而好用的药品中标后又不供货,医院只得从其他入围药品中重选。陈泽彬表示,厂家的回应大都是原料、物价上涨,保持原价无利可图。“例如某厂家用同样原料,生产其他品种的药物利润更高,他当然没有积极性生产同类的便宜药了。”

 

“廉价药绝大多数是使用多年、技术成熟的普通药、基本药,属于政府定价范畴,药价一旦核准很难调整,甚至多有下降。”深圳某知名药企的相关负责人表示,许多常用药的价格已经压到了药品生产成本的盈亏临界点上,一些药品的成本价甚至比限价还要高。这种药品生产企业继续生产就意味着亏本,企业只能选择放弃廉价药,转而生产价格更高、利润更大的替代药品。而有的企业为了保证供应,选择偷工减料、以次充好,这跟基本药物招投标制度不无关系。另外,新药定价高,利润空间诱人,以药养医的诟病也是原因之一。

建议:政府集中招标采购必用药

“医院首先保证的是药品的质量,然后才是药品的价格,一味要求药品降价也有弊端。”路伟分析,现在的集中招标采购似乎进入了低价误区,不少国家基本药物因为定价过于低廉,反而造成药厂没有合理利润空间。安全用药首先应该考虑到的是药品的质量,然后才是药品的价格。

 

路伟说,药厂毕竟是要赢利的,药品的零售价必须是在其出厂成本价加上运输等环节费用后的价格,如果零售价过低,药厂无利可图,势必会停产。不少药厂甚至可能出现铤而走险,以次充好,最终受害的还是老百姓。

 

陈泽彬也表示,许多普通常见药、急救药是每个医院都必须用的,这个重叠部分建议有关政府部门能组织集中采购,或是建立一套廉价特效药的储备制度,对于一些临床必需的廉价特效药品,建议政府在资金方面给予厂家一定的政策倾斜和财政补贴,保障合理利润,调动生产积极性,保证廉价特效药品的稳定供应。另外,政府部门应加大执法力度,对中标后无故不供货的药企取消其挂网资格。

 

还有不少业内人士指出,廉价药频频断货,问题不仅出在生产环节,流通、消费环节也存在重重阻碍——药店不愿卖,医生不愿开,配送公司不愿送,老百姓还是难用上廉价药。因此,要保住廉价药,只在某个环节上“使劲”是没用的,必须环环相扣。

 

延伸阅读:

救命药”不缺货需完善招标制度

 

“救命药”缺货虽然是个案,却反映出目前医药招标制度层面还不够完善。在强调低价药品基础上,要留出一定的利润空间,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用药需求

 

继心脏外科手术必需药“鱼精蛋白注射液”、乙型血友病唯一救治药“九因子”出现全国性缺货后,近日又出现甲亢治疗药“甲巯咪唑(赛治)”的全国性短缺。国内众多甲亢患者跑遍大小医院药店,却一药难求,网上药店也显示“暂时缺货”。

 

细心观察可以发现,从前那些物美价廉的常用药物,正相继从我们身边消失。替代品却是成分相同、名目繁多、价格相差十几倍乃至数十倍的合资药、进口药。这样的情况连续发生,应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并尽快予以根治。

 

救命药缺货断货的根本原因,是制度设计不当造成的市场错配。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的药品由国家计划单位定价,往往一种药品十几年不变。药价是便宜了,但企业没有创新力,患者也得不到更先进的药品。“以药养医”时代,医药生产企业虽说是独立的市场竞争主体,但必须和作为用药单位的医院合演“二人转”,让医院这个终端参与利润“分红”。新医保时代,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础上,省级政府招标药物,以量定价,截断“以药养医”纽带。然而招标过程中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即一些廉价老药一旦进入基本药物目录,很快就消失了,即所谓“中标死”。

 

基本药物招标制度下,有出现超低价中标的情况。医药生产企业为追求市场份额,严重压缩利润。比如在中药原材料价格上升的时候,有些中药厂家甚至是卖一瓶亏一瓶。这样,部分超低价格的药品就难以保证药品质量,最终伤害了患者利益。同时,因为劣币驱逐良币,质高价廉的产品被迫离开市场。如果质量不变,中标厂家往往又会减少生产,只配送给大医院等重要客户,致使市面上出现缺货、断货,导致“中标死”。甚至有的招标药品价格由于太低,生产厂家利润空间不大,生产没有积极性,以致“主动停产”。质优价廉的“甲巯咪唑”全国缺货就是典型例子。一些基层乡镇卫生院基本药物经常缺货,也是这个原因。

 

“救命药”缺货虽然是个案,却反映出目前医药招标制度层面还不够完善。据统计,我国甲亢患者超过1500万人,甲亢防治工作正面临严峻挑战,尤以中青年女性患病人数最多。但目前不少国产甲亢药停产,进口甲亢药供货不足,备选药物治疗效果又不理想,无疑给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造成隐患。由此引起的医药矛盾、医患矛盾,造成的社会负面效应不容忽视。相关部门应更加重视药品集中采购的制度设计,避免新医保时代药厂“恶性竞争”。在强调低价药品基础上,留出一定的利润空间,在确保药品质量基础上,全面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用药需求。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