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超PM2.5成为城市主要大气污染物
“蓝天白云”下隐藏的空气污染
事实上,湛蓝的天空下也有可能隐藏着严重的空气污染。
天津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中心7月21日公布的结果显示,当天天津市多地的空气为“中度污染”,而许多市民的直观感受是“蓝天白云”,导致空气污染的罪魁祸首正是臭氧。
丁一汇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臭氧污染已经积累了几十年的观测资料,随着对PM2.5防控的重视,可以看到空气中的污染颗粒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但臭氧污染呈现上升的趋势。
对于臭氧污染的危害,柴发合说,首先是影响人体呼吸系统的健康。由于臭氧具有极强的氧化性,吸入呼吸道时,可以很快与呼吸道中的细胞、组织发生反应,导致肺功能减弱和损伤。
美国休斯顿莱斯大学的科学家今年年初发布的研究结果显示,依据8年来对休斯敦地区的样本分析,发现心脏骤停疾病与暴露在臭氧浓度较高的空气中存在很强的关联性,空气中臭氧浓度的增加同样也会增加罹患心脏疾病的风险,臭氧浓度增加千万分之一,患病风险就会提高4.4%,尤其是对于男性更加明显。
同时有研究结果表明,臭氧浓度高会造成人的神经中毒,头晕头痛、视力下降、记忆力衰退,同时臭氧还会破坏人体的免疫机能,加速衰老。
除了对人体造成伤害外,臭氧污染还会降低植物的光合作用,造成农作物减产。
《中国气象报》报道显示,中国气象学会研究员王春乙和他的研究小组历时数年分别对冬小麦、水稻、菠菜等进行田间试验,实验结果显示,在其他环境要素基本为自然的条件下,臭氧浓度达到50ppb(ppb为一种浓度单位)时,对部分粮食作物和大部分蔬菜作物已经产生比较严重的不利影响;臭氧浓度增加到100ppb时,冬小麦可减产30%以上;臭氧浓度达到200ppb时,冬小麦可减产60%,水稻减产30%。
臭氧来自哪里?
柴发合解释说,臭氧并不是人类活动直接排放出的污染物,而是通过“前体物”在大气中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的。
两个重要的“前体物”是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柴发合说,氮氧化物的主要来源是石化燃料的燃烧、汽车尾气的排放等等,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来源更广泛,包括石油生产中产生的油气、油漆涂料挥发出的一些物质等。
“女士脸上擦的化妆品、大家用的洗发水,都是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来源。”柴发合说,“前体物”在高温、阳光充足的条件下,会生成臭氧,一天里臭氧污染最重的时候,应该是14时左右。
一个普遍的共识是,臭氧会增加大气中的氧化性,这将促进大气中的许多物质转化生成PM2.5。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贺克斌研究认为,臭氧和PM2.5是复合污染物,应该把两种污染的防控联系在一起,“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防控难度会更大一些。”
尽管2012年发布的《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新增了臭氧8小时浓度限值监测,但柴发合认为这才走出了一小步,“我国对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排放量一直没有控制”。
柴发合说,氮氧化物的排放“十二五”才开始控制,目前没有有效抑制,还呈现出增长的势头,“前体物”大量增加,是导致臭氧浓度升高的最重要原因。
他同时表示,目前国内对臭氧污染的应对,还主要是在控制PM2.5时,间接地应对,这并不能从源头上解决臭氧污染的问题,应该依据臭氧污染的特点,更有针对性地制定减排措施,对重点行业进行严格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