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业乱象丛生花点钱办个证就可以接诊
上岗后将“心病”越治越重
混乱的心理咨询师培训可以培养出合格从业者吗?记者采访了业内专家,总结出心理咨询师培训的三大乱象。
资格审核弄虚作假。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师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林春副研究员指出,国家对报考三级和二级心理咨询师的条件有明确要求,但培训机构在资格审核上做得很不好。“据我了解,南方部分省市,只要交钱,不具备资格也能考试,而且考试通过率高达70%以上。”
培训内容严重缺失。林春表示,速成式培训的结果是,学员缺乏基本的心理学知识框架,导致学员的思维过于狭隘。心理咨询师对从业者的道德素质要求极高,现实中很多学员缺少职业道德培训,甚至诱骗来访者。此外,95%的培训教材是盗版的,错误百出。
社会实践难以落实。广东省社会医学研究会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马健文表示,学员拿到证书后,多为“天高任鸟飞”的状态,培训机构事先应允的落实实习或工作很难实现。我国对心理咨询师的实习期有相关规定,但缺乏具体实施标准,已成为业内众人皆知的漏洞。与其说心理咨询师证书是从业证,还不如说是准入证,入门后,就再也没人管了。
混乱的心理咨询师考试热背后,潜藏着危机。中国心理学会副秘书长、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韩布新研究员表示,心理咨询师不是一个想做就能做的职业,也不是通过考试就能上岗。心理咨询师需要专业知识的积累、专业技能的训练和人生阅历的沉淀。有资格没能力、缺乏知识储备和不具备健康人格的从业者,不仅延误患者治疗时机,还可能造成二次伤害,对心理咨询行业也会造成负面影响。
马健文向记者讲述了一个让他痛心疾首的案例。“我接诊过一个15岁的男孩,因学习不好、与父母关系差,被家人送到一家心理咨询中心接受治疗,但未见效果,又被送到我这里。经过一系列测试和交谈,我发现他已有精神分裂症的倾向,随即将他转诊到精神病院治疗。”马健文指出,现行的《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中,明确要求“三级心理咨询师”能够依据初诊资料,作出精神病和非精神病的判断。但现实情况是,一些心理咨询师根本鉴别不出精神病,仍对这类病人进行心理疏导,这是非常危险的。比如抑郁症病人,如不对其进行及时治疗,很可能酿成自杀的悲剧。
证书只是一块敲门砖
“我国心理咨询师的培训主要是学校和社会两个体系:部分大学有应用心理学等专业,学生经过系统的学习,取得证书;社会参差不齐的培训机构缺乏管理,各类人群经过短期培训,拿到证书。”林春建议,不要盲目报考心理咨询师,即使拿证后实际入行的人也很少,对于择业意义不大。
“心理咨询师证书只是一块敲门砖,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咨询师,还要投入大量的精力,终身学习。”在林春看来,合格的心理咨询师需要具备三个素质:一、包括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异常心理学在内的扎实的理论基础;二、富于观察能力、沟通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三、良好的职业操守。“即使具备以上的素质,至少还需2—3年的不懈努力,才能完成从考证到执业的过程。”
韩布新表示,在美国,心理咨询师必须具备哲学、心理学或教育学硕士、博士学位,然后要在社区免费服务2年,期间还要接受长达500个小时以上的专业督导。对此,林春表示,目前,我国治理心理咨询师乱象的重点在于政府加强管理。首先,应对社会培训机构的资格进行审查,加强监管;其次,应提高职业准入门槛,不能仅凭一纸证书或是资质不一的各类协会的认定,就能从业;此外,应尽快建立行业管理组织,协助政府制定行业规范。
最后,林春提醒,想要进行心理咨询的老百姓,应选择正规三甲医院的心理科或知名的大型心理咨询机构,切忌在网上乱求医。
心理咨询业就是这样,有很大随意性,所以资质不全、水平不一的各色人等混迹其中。但是心理问题看似随意,却需要很大的知识和实践水平才能“确诊”,所以往往咨询了什么作用也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