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黄酒被指含致癌物 专家称对人体没影响
氨基甲酸乙酯是发酵时产生的并非人为添加
昨天,记者打开古越龙山和塔牌绍兴酒的官网,两者都在显眼位置发布了关于香港媒体报道的声明。
声明大致意思是:EC并非人为添加,而是自然发酵过程中产生;黄酒中的EC含量很小,目前我国对酒类的EC尚无标准要求;大家可以放心饮用。
为此,记者采访了古越龙山绍兴酒股份有限公司一位姓赵的负责人。她说:“EC普遍存在于各种发酵酒及其他发酵食品中,是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并非人为添加,所有发酵酒中或多或少都会有EC存在。我们公司对EC有监测,但因为目前我国对酒类的EC尚无标准要求,缺乏检测依据,所以公司并未对每一批次的酒在出厂前进行EC检测。”
古越龙山总工程师邹慧君说:“我们公司一直对黄酒中的EC有监控,监测它对人体的影响、个案跟踪,均未发现由于摄入黄酒中的EC而对人体造成危害的。”
邹慧君说,目前,国际上对食品中EC含量没有统一标准,比如欧盟对白兰地的EC含量要求小于0.4毫克/升,法国与瑞士规定是小于1.0毫克/升。而古越龙山两款酒中的EC含量为0.2-0.26毫克/升,远低于欧盟及法国规定的最高含量。
“香港媒体报道的两款酒,目前只在香港销售。而我们各地的所有产品都照常销售,公司在销售上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大家喝黄酒喝了几千年,这酒的历史是最好的证明。”古越龙山赵姓负责人说。
研究黄酒的教授每天照喝黄酒
“这个量对人体没影响”
胡普信教授是绍兴职业技术学院黄酒学院的院长,他每天都要喝点黄酒。昨天傍晚,记者电话联系了胡院长,他说:“我照喝不误啊,天天喝,跟以前一样。”
“最近黄酒中的氨基甲酸乙酯被炒得沸沸扬扬。我听说这个事后,觉得炒得有点过了。氨基甲酸乙酯在1997年之前,世界卫生组织定其为三类致癌物质,后来升级为二类致癌物质,意思是可疑致癌物质。从氨基甲酸乙酯物质本身来说,它是一个风险因子,存在一定的风险,但风险性很小,黄酒中的这点含量根本不会对身体构成影响。现在,国际上也没对它有过研究,到底摄入多大的量会对人体造成危害,许多国家正在研究。可能这次事件会促进对它的研究,然后起草标准。”
胡院长还讲了一个事情。日本是世界上对食品安全要求最严的国家,上世纪80年代后期,日本早就在从中国进口的黄酒中检测出了氨基甲酸乙酯。当初,日本要求降低这种成分的含量,特别要求绍兴的酒厂在出口日本的黄酒中加一些酶,来分解氨基甲酸乙酯。可是过了一段时间,日本人也不加酶了,而且从来没有再提过要求,因为黄酒中的这点含量不会构成对人体的危害。
小编认为,黄酒文化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数千年来人们都在喝着黄酒,都从未出现过致癌的问题。黄酒里含有的EC应该对健康影响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