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儿童营养餐安全问题频发原因何在?
无奈——面对学校违规只能选择撤出,问责机制缺位让民间组织有心无力
民间力量在营养餐门外踟蹰,原因并不单一。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是对违规单位束手无策。
监督经费的落实情况,是民间组织必须要负起的责任。自从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推广免费午餐以来,免费午餐基金管理委员会主任肖隆君几乎跑遍了广西、湖南、湖北、四川等地的试点县。作为基金会负责人,他要四处突击检查,此外,基金会还有一支专职监督免费午餐实施情况的“计核小队”,更是神出鬼没,连肖隆君都不知道他们所在何处。
只是让肖隆君无奈的是,就算查出了问题,基金会也只能撤销对该校的支持,而无法做出处罚。“一些人的违规,却让孩子的午餐埋单,这不公平。”
专家认为,因为问责和处罚机制的缺位,学校、政府、企业,民间组织和个人所能发挥的第三方监督作用是很有限的。
对此,于明潇认为,民间组织应与政府形成合作互补的机制。
相似的情况,印度也曾遭遇。在推广免费午餐之初,印度也是难题重重:邦政府财力不足、不愿配套财政投入,学校缺食堂缺后勤、直接将粮食分配到家庭,贫困家庭拿分配的粮食换钱、孩子最终没能吃上午餐。直到2001年,印度最高法院宣布裁决,强制要求各邦政府向公立及公助学校所有一至五年级学生提供烹饪好的免费营养午餐,才从立法层面上强制普及了免费午餐。
肖隆君说:“学校违规,我们只能撤出。孩子们还不如没吃到午餐,刚推行两个月,又要回到过去挨饿的状态……”
尝试——政府与民间合作的“鹤峰模式”初见成效,家长也可纳入监管体系中
磨合虽有困难,但在营养餐计划实施中,民间组织与政府合作的新模式也在探索中。
湖北鹤峰县较早引入免费午餐,去年12月1日,全县43所乡村学校正式开餐。而在国家营养餐计划中,鹤峰也被列为试点县。
通常,出于管理的便利和捐赠资金的使用效率考虑,免费午餐会回避或退出营养餐计划试点学校,但在鹤峰,情况却有所不同。
肖隆君介绍,目前,鹤峰的营养餐计划与免费午餐同步推进,而且形成了合力。“现在,学生每天免费吃两顿,人均餐补4.5元。”国家补贴的3元钱,“被掰成两半花”:早餐1元、政府补贴0.5元,午餐2元、基金会补贴1元。
“鹤峰模式具有特殊性。”肖隆君说,在免费午餐进入前,鹤峰即已有县财政支持的“豆浆工程”补贴学生早餐,并不是每个地方的政府和学校都能有这样的基础。
在营养餐的推广上,印度确实有过人之处,但自身的问题也并不少,政府对社区和村级的项目实施情况还缺乏监督,部分学校也存在厨师短缺和食品质量问题。“国外的模式并不能照搬,但印度政府和民间机构通力合作的模式,值得借鉴。”于明潇说。肖隆君希望,在实践中,通过民间组织的监督、媒体的曝光、政府行政力量的联合,“打出组合拳”。
为了确保“营养餐”食品卫生安全,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坚持对学校实施“营养餐”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