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早点摊所用塑料袋都“超薄”或对肝肾有害
将食用油加热至150摄氏度,倒入食品袋后,不合格的食品袋会被烫破。
【实验2】
高油食品勿装袋加热
实验目的:测试塑料袋渗油性。
实验过程:第一步,在桌上铺上一层白色餐巾纸,把4种早点连同袋子一起放上,静置30分钟。
第二步,将4种早点连袋放到微波炉里,加热3分钟后,再放到餐巾纸上静置。
实验结果:第一步中,来自东大街早点摊上的油饼和包子塑料袋区域没有一点油渍,说明油脂此时未渗透袋子。彰化路上早点摊的鸡蛋灌饼袋,所处的餐巾纸上方已有一小块油渍,彰化路餐馆的油条塑料袋底下,也渗出少许。
第二步中,餐巾纸上4种塑料袋或多或少都有油渍渗出。
提醒:董金狮介绍,早点摊的鸡蛋灌饼袋是此次测量最薄的,所以油脂很快能穿透。用油多少也影响渗透,像餐馆尽管使用的塑料袋有足够的厚度,但因油条油多,因此也有油渍少量渗出。
专家提醒称,油饼、油条、包子等高油脂食物切勿装塑料袋内加热,因为高油脂食物在加热中与塑料袋接触,会加速塑料袋中化学物质的分解,有害物质析出并污染食物,食入后可能影响健康。同时,即使是在常温或冰箱冷藏条件下,用塑料袋装油性食物,其有害成分也会有缓慢析出,最好放到玻璃、陶瓷等更安全的器皿里。
【实验3】
薄袋遇热油瞬间熔化
实验目的:进一步测试高热对塑料袋的影响。
实验过程:拿出一个小玻璃烧杯,倒入50ml的食用油,把烧杯放到微波炉里,加热5分钟,用遥感测温仪测量烧杯的温度为150℃。将食用油分别少量倒到4个塑料袋中。
实验结果:就在倒入油的一瞬间,3个塑料袋都出现不同程度的熔化和收缩,而早点摊的超薄塑料袋熔化最明显,已经根本看不到塑料袋的原形,完全缩成了鸡蛋大小的一个小塑料团了。
提醒:董金狮称,油炸食品在锅里的温度可以达到250℃以上,塑料袋熔化后本身的高分子材料即使不被人体吸收,也难以排泄,这种物质对人的肝肾有极大破坏作用。
而劣质的超薄塑料袋多使用工业级原材料,遇热后低分子物质更易转到食品中,人体同样也吸收不了。另外,不合格塑料袋原料来源往往十分复杂,甚至可能由废弃的塑料药瓶、一次性针筒、塑料桶等废塑料粉碎而成,这些废塑料含有大量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同样对肝脏、肾脏有损。
在这个危险盛行的年代,身体健康是最不可忽略的。超薄塑料袋盛装食品潜在安全隐患大,专家建议塑料袋如果未标注“食品用”,最好别用来装食品。上班族在购买早点时,可自备餐盒,尽量减少超薄塑料袋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