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心脏重症医学诊疗整体水平亟待提高
数据显示,为顺应临床的实际需要,心脏重症医学在我国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各级医院成立的心脏内科ICU约810家。目前,我国每年心脏外科手术量在八万例左右,心外科ICU数量也近200家,床位数500余张,从业人员高达五万余人,接待诊治患者超过五十余万人次。另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相关心脏重症方面每年举办的学习班(含省级及以上)百余个,举行会议200余场,发表的科研课题应该数以千计,尤其近几年,一大批高质量的文献发表在国内外期刊上,但不得不承认的是,这些科研成果中多数源于心内科,也有部分心脏外科,但极少属于重症医学科。
针对心脏重症学科的发展策略,张海涛教授强调,尽管心脏重症医学涉及重症医学、心内科、心外科、血管外科、麻醉科、体外循环科、营养科、神经科、精神心理等多个领域的跨学科综合体,但在实际的临床实践中,如何针对心血管原因导致的一个或多个器官与系统的功能障碍,危及生命或具有潜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及时提供系统的、高质量的医学监护和救治技术,却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目前的现状是,趋于独立的心内科ICU、CCU、心外科ICU的医务人员,处于心脏科和重症医学科两不靠的尴尬境界,游离在重症医学和心脏学的边缘,缺乏相应的培训与管理,如不能迅速改变这个局面,或许存在蜕化为“院内临终关怀科”的趋势。
同时,从优化并节约卫生资源的角度,也对心脏重症医学的发展提出非常现实的需求。面对越来越多心脏病患者,越来越多的ICU科室建立,如何才能使资源效益最大化,既满足患者的需求,又减少医院对于ICU建设中不断重复投入?对于心脏支持与监测方面的相关技术,诸如Swan-Ganz导管行血流动力学监测、ECMO(体外膜肺氧合)技术、VAD(心室机械辅助)技术、IABP(主动脉球囊反搏)技术、心脏起搏技术等,以及包括血液净化技术-持续肾脏替代治疗、腹膜透析、血浆置换、人工肝技术、纤维支气管镜等在内其他脏器支持技术,如何才能更广泛地得到规范化应用,让更多的心血管患者真正从重症医学的发展中获益?
为此,中国医师协会专门成立了心脏重症专家委员会,呼吁所有从事重症医学心脏领域的专家学者、医务人员,充分发挥自己在该领域的学术研究优势、大量诊疗经验,从外科心脏围术期、冠心病重症、肺血管重症、心衰重症等多角度进行深入的病理生理学研究;将最新的研究进展、诊疗经验通过组织和平台加以传播推广,组织业内医生培训;努力实现卫生资源的效益最大化。
资料链接:重症医学
重症医学为2008年7月国家批准的临床医学的下属二级学科,学科代码320.58。重症医学科是卫生部在《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中新增加的诊疗科目。重症医学科的主要业务范围为: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和延续性生命支持;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和器官功能支持;防治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2009年1月19日,卫生部关于在《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中增加“重症医学科”诊疗科目的通知中,对开展“重症医学科”诊疗科目诊疗服务的医院、医师等问题,都作出规定。
小编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国重症医学能有一个飞速的发展,这样可以更多的造福百姓,帮助患者减轻病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