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一卡通何时能够实现?
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化,医疗一卡通的呼声不断高涨,然而,医疗一卡通依然是难产的婴儿。那么,持卡就医何时能实现一卡通?日前,记者带着患者提出的疑问走访了北京市部分医院。
就诊卡种类繁多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北京市就诊卡有4种:参加医保的市民用社保卡;医院就诊卡分两类,一类只记录患者信息,另一类还有金融功能,可以预存费用,方便结算;北京协和医院联合工商银行等推出的银医卡,患者可以在银行自助终端预约挂号,还可以“先诊疗,后交费”;某些区、县发了自己的居民健康卡,在本区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医可实现一卡通。
记者从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了解到,基本医保的参保人员持社保卡首次就医时,需要办理就诊卡和社保卡的关联手续,此后,只需持社保卡即可就医,并可使用社保卡享受实时结算。院内就诊卡则只为非参保人员提供服务。
这样看来,医保患者就医时已经比较方便了。但是北京的情况却“比较特殊”——据北京市卫生局相关数据统计,北京市内的大医院就诊的外地患者比例高达40%以上,甚至部分专科医院达到90%。特别是专程来北京看病的外地患者,一般患有的都是疑难杂症,经常是为此要跑四五家医院,那就需要办四五张卡。
患者李女士因喉咙不适,到北京某医院西院区看病,工作人员说需先交纳10元押金办卡。当她持这张卡前往该院东院区看病时,却被告知西院区的就诊卡不能在东院区使用,需再缴纳10元钱押金办东院区的就诊卡。“两院区隔着没多远,就诊卡都不能通用,这也太麻烦了。”
北京将推行“京医通卡”
3月中旬,在北京市医管局工作会议上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在北京市22家市属医院推广“京医通卡”,将首先在北京友谊医院等医院试点,将来非医保患者持该卡可在22家医院通用,挂号、看病、拿药、缴费实时结算。患者可在这些医院中的任何一家办理该卡,在卡中预存一定数量的现金后,可享受先诊疗、后结算的便利。
“‘京医通卡’推行的目的是为了终结‘僵尸卡’的存在,也想结束医院在就诊卡问题上各自为政的状态。”一位业内人士说。
“没那么容易。”上面提到的那位接受采访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现在,各大医院都有相对独立的信息化系统,仅院内的医生工作站、检查科室、划价部门、药房等实现信息互通,而不能实现各大医院间的信息共享。“各医院就诊卡怎样与‘京医通卡’进行对接,恐怕是目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如何向居民健康卡过渡
北京市医管局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推行“京医通卡”的筹备工作已进行了两年,但是目前还没有上线,主要受两方面的约束,“一是22家医院的信息系统改造是个大工程,二是试点期间还要看患者的接受程度。这个过渡期可能很长,主要还是想在方便患者看病的大前提下进行这场‘手术’。”
另一难题是,像“京医通卡”这样有银联功能的就诊卡,实际上可以理解为“有就诊卡功能的银行卡”,患者会将一定的钱存入其中,这些钱需不需要付利息,资金安全有没有保障,资金丢失责任该由谁承担,这些问题都还有待解决。
此前,卫生部发布《居民健康卡管理办法(试行)》,居民健康卡将集社保卡、新农合一卡通、医疗机构就诊卡的功能于一身,记录一个人从生到死的所有医疗信息。卫生部规定,这张卡标准统一,全国通用,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就诊时一卡通。各地可将居民健康卡与市民卡等其他公共服务卡“多卡合一”。有业内人士分析说:“各医院自己发放的医疗卡将逐步过渡为居民健康卡,终结就诊卡之复杂现状还需要漫长的过程,乱象能否终结,我们很期待。”
一卡通其实就是居民的健康卡,只要居民拥有健康卡,基本上看病就会减去很多繁琐的手续,然而,我国的医患纠纷到现在都没有有效的解决方式,一卡通更是遥遥无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