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尝鲜需注意取费有毒蘑菇或者无毒蘑菇
jswei69|
2012-03-07 21:46:57
阅读()
云南有中国最优秀的菌类,“云南蘑菇一寸厚,雨过牛童提满筐”正是云南雨季菌类旺盛生长的真实写照。然而,食用菌类中毒事件在云南时有发生,6日,中科院昆明植物所专家提醒,应正确区分可食八担柴菌和有毒小白菌。
昆明植物所专家介绍,“八担柴”是人们采集食用的野生菌之一。从科学上讲,当地俗称的“八担柴”包括了数个物种,其中一种的科学名称为裂褶菌,有人也叫它“白参”;另外一类是侧耳,也称之为“冻菌”、“北风菌”或“半果菌”。裂褶菌和侧耳是可以食用的,也是采集的主要对象。
近来,科研人员发现,在云南还有一种被当地各族人民称作“小白菌”、“鸡冠菌”、“指甲菌”或“蝴蝶菌”的毒菌,也常被误认为是“八担柴”。在外形上,这种毒菌与可食用的裂褶菌和侧耳非常相似,稍不注意便会误食。
云南的“小白菌”为毒沟褶菌,主要分布于云南西南部、中部及西北部海拔1700?3000 米的树林中。它含有非蛋白质氨基酸等毒素成分,误食该菌后,轻则头晕、恶心、出虚汗、心跳加速,重则死亡,曾在过去30年间造成云南400余人猝死的元凶正是这种“小白菌”。因此,专家提醒,不应食用此种毒菌及其他任何不认识的野生菌。
如何将毒沟褶菌从“八担柴”中区分出来?专家解释,毒沟褶菌质地柔韧有弹性,肉薄(厚度0.5-2毫米),不易破碎,菌褶低(高度1-3 毫米)。侧耳个体肉厚(厚度2-10 毫米),易破碎,菌褶高(高度3-10 毫米)。裂褶菌个体也是韧有弹性,但其上表面有茸毛,菌褶纵裂。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