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网络应用软件或可治疗焦虑症等心理问题
借助智能手机上能够即时访问和视频的应用软件,你可以随时随地接受心理治疗,虽然这些程序不能完全取代心理医生的治疗,但它们也许能应对焦虑和抑郁,帮助缓解紧张情绪,乃至戒烟、戒酒,从而提高你整体心理健康的水平 。
在智能手机应用程序在线商店中,你可以下载到从游戏到办公等各种各样的“物件”,还有的程序可以帮你减肥,算出你的卡路里数,并跟踪你的健身目标。现在,一些研究人员正在开发新一代为人们提供心理帮助的手机应用程序。
过去几年,研究人员已经测试了一些与网络游戏类似的简单程序,这些软件旨在缓解诸如焦虑和抑郁等常见的心理问题。最新的结果令人鼓舞,研究人员目前正在向智能手机平台发布这些治疗程序。一旦熟练使用这些软件,不管你是在超市里排队等候,在换乘公交车,还是在办公室等待开会的短暂时间里,都能随时随地获得免费的心理帮助。
这些紧挨着“愤怒的小鸟”和“水果忍者”的图标,前景尚不十分明了,它们既在某些方面相当令人担忧,同时也给人带来希望。虽然治疗程序已经在实验室测试中获得成功,但也有人对此持怀疑态度——不少研究人员认为,手机上心理治疗的应用程序实际上无效。
好的一方面是,这些精心设计的程序可能惠及成上百万没有条件、兴趣或勇气走进心理诊所的人。对于这些人来说,就算是一点点效果,也比没有强。也许,他们可以借此舒缓内心或者提升自信心。
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理查德·麦克纳利说:“这就是为什么这种理论大有前途的原因。但是如何让这些应用程序起作用、如何提升其治疗效果,这些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麦克纳利的实验室最近完成了一项研究,共有338人参与使用了一个装在智能手机上的简单程序。
智能手机应用软件的研究仅仅是近年来众多被称为“认知偏差矫正”的实验之一。这些努力旨在打破大脑里的一些坏习惯。这一假说是由西澳大利亚大学的科林·麦克劳德率先提出的。根据认知偏差矫正理论,有社交焦虑的人,时常处在一种因恐惧而透不过气的极度羞怯状态。研究表明,很多陷入这种焦虑的人会下意识地盯着人群中的“敌对面孔”,好像他们只能够看到绝大多数“好苹果”中的“坏果子”。
实验室研究表明,要改变这种偏见,就要中断一连串紧随其后的“短路焦虑”感受。以此为根据,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程序,让人们可以在屏幕上看到两张脸,一个是中性的表情,另一个看起来有敌意。这些面孔层叠摆放在手机屏幕上,经过短暂的显示后就消失。其后,只见在屏幕的上部或下部,有一个单一字母在不停闪烁。用户按下一个键来分辨这个字母,这个动作本身是无意义的,但它的目的是让人迅速将眼睛从屏幕显示的“敌意面孔”上移开,训练大脑忽视那些“坏家伙”,这就是应用软件的作用。研究人员说,经过重复练习,可能会训练目光自动移开,从而让你大脑的前额叶区更多地练习自上而下的组织控制能力。
“这种练习有点无聊,因为它是重复的。但是你一天只需要花几分钟做一做,”曾参加哈佛这一研究的斯坦芬妮·伯劳科现在波士顿大学学习,他说:“我只在上下班坐地铁时做这个,地铁上人多,没啥可干,是最佳的练习时间。”
认知偏差矫正治疗方法基于这样的理念:即许多心理疾病都是自发的、思维时无意识的偏见所致。比如,患有社交焦虑的人倾向于将注意力更多集中在威胁或可憎的面孔,而不是友善的面孔上,这种认知偏见,与有意识的思维过程无关。由于这种革命性的新疗法,我们现在有可能最终会改变潜意识的思维模式。
患有抑郁症的人趋向于将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日常事件中的负面而不是正面的事情上。如果你每天花几分钟重新训练你的大脑,无须找心理医生进行谈话,就可能停止只看事物的阴暗面,变成将注意力集中在正面的事情上。
牛津大学的艾米莉·霍尔姆斯专门研究认知偏差矫正疗法在抑郁症治疗上的运用,她认为这一疗法可能有“认知疫苗”的作用。经过治疗的抑郁症或焦虑症患者,再在现实生活中遇到这种形式的挑战,会发现他像打了预防针一样,不再产生不该有的情绪了。
在实验室试验中,一些研究人员已经获得了非常明显的结果,“效果就像你在常规治疗中所见到的一样,”美国圣迭戈加州大学的心理学家纳德·阿米尔说。在一系列实验中,阿米尔医生已经发现,半数完成整个疗程的焦虑障碍患者——每星期在电脑上练习30分钟,连做4到6周——焦虑情况得到了足够的改善,经诊断无须再做练习了。他已经测试了针对社交焦虑和广泛性焦虑障碍的软件。有一家正对这一技术进行市场营销的公司成为该软件的股东。
欧洲的心理学家甚至已经尝试用一种偏差矫正程序来治疗严重酗酒。这是一种让人们推开酒精饮料图片的计算机任务,利用一个操纵杆,放大非酒精饮料图片,研究人员业已发现,这种练习改进了旨在减少酗酒习惯的谈话疗法的效果。
也有一些研究却没有获得同样的成功。一位参加了哈佛研究的女性社交焦虑患者在电子邮件中写道:“我没有看到任何积极效果,这看起来和我在手机上玩夺宝或其他游戏没啥两样。”
去年,在认知偏差矫正研究的一篇综述中,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得出结论,这一技术对于“焦虑症有显著矫正作用,但对于抑郁症无效”。作者指出,有证据表明,这些研究忽视或抹去了无效结果,却被鼓励发表。
哈佛大学研究生菲尔·安诺克、波士顿大学的斯特凡·霍夫曼和麦克纳利博士的研究都产生了既令人鼓舞又困惑的结果,他们借助网上大型免费分类广告网站Craigslist和社交焦虑的在线布告栏开始招募参与者。
2011年3月,《经济学人》杂志刊登了一篇关于认知偏差矫正的文章,其中提及智能手机上的治疗程序,其后这些研究一下子火爆起来。几个月后,338名症状从轻微到严重的焦虑症患者参与完成了大约4000次前文提到的“双脸治疗”应用训练,研究人员收获了结果。
34岁的卡琳·朗格是芝加哥的一名通常宅在家里的建筑历史学家,她社交焦虑测量的得分不低,属于那些似乎可以通过应用软件来改进的人。由于和外界的联系几乎全是靠电子邮件,她发现自己在和同事电话交谈时变得越来越焦虑。朗格女士说:“我注意到采用治疗后的差别,但可能这是因为安慰剂效应。我那时在为自己的刊物做事,我发现自己感觉良好。但是在过去的两个月中,除了参与这个试验,我的生活中还发生了很多别的事,这些事也可能对我的改善有帮助。”
“我们对实验结果并不感到特别的兴奋,”安诺克说,要确定什么人做这种练习最有效,或者这种治疗对哪种特异类型的认知偏差最有效,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但是他说:“我们当然可以现在就在智能手机上发布认知偏差治疗的应用程序,我看不需要等待更多的试验结果,而对此踌躇不前。”
不管怎样,人们现在期望自己的手机功能越来越多,从日程安排,到帮你省钱,再到保健,智能手机无所不能。,当然,如果能变成一个万能的医生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