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医师竟然不会割阑尾

jswei69| 2012-02-20 23:36:33
阅读()

  高学历医学博士生,毕业后进入医院工作几年,却连最基础的阑尾切除术也拿不下来,这并非极端个例。近来笔者与几位医学专家交谈时,对方不约而同感慨:如今医生学历越来越高,临床操作能力却不尽如人意,这不能不令人忧虑。

 

  医生缺乏足够的临床经验,独当一面的能力明显弱化。在本市一家三甲医院,外科主任不无担忧地说,主治医师上台开刀,只能做些“拉钩”的辅助工作,缺少摸爬滚打实战,看到开阑尾,心里居然没数。申城名中医王翘楚直言,毕业有些年头的博士医生,还跟着老师抄方、配药,不会单独拟方子。

 

  医生临床水平不高,患者首当其冲受到影响。因崴了脚来看骨科的一名患者,发现小医生端坐、翻着厚厚的教科书找案例。折腾了很久,病人最终被绑上厚厚的石膏由家人抬走。临床能力有限,更大的后遗症则是医学发展遭遇阻碍。诸多专家表示,现在过于割裂医生临床、科研能力的做法并不可取。作为典型的应用学科,医生缺少临床经验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科研搞不起来,学科发展更无从谈起。

 

  临床医生高学历、低能力,从一个侧面暴露了当下医生培养模式的不足。笔者以为,医生考核标准有偏差是其中一大原因。以美国为例,医生晋升职称时,临床工作量是不可或缺的评估标准,例如外科医生升“主治”,每年主刀手术不得低于20台。相形之下,我国医生晋升职称更倚重书面考试、论文篇数,如此,医生临床操作能力自然难以长进。与此同时,医疗环境新陈代谢过于缓慢,同样也是一个原因:大牌医生不肯“放手”、名家名医不愿腾位,导致年轻医生即便有心也无力,成长周期被人为拉长。

 

  高学历本身不是错,但怎样让现代医生队伍理论、实践能力“两手都要硬”?对医生成长而言,大量接触临床患者,在实践中磨砺成长始终是不二法则。医院应有的放矢地给空间、压担子,为医生成长提供充足的土壤与水分,让医生早出师、早担当,最终造福更多患者。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