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长寿基因对于推迟老年病的发生有重大作用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长寿基因,为这个“宝”又增加了新意义,因为从基因的遗传特性上说,家有长寿老人,理论上你就可能拥有了长寿基因。
近日,《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PloS ONE)期刊上刊发了由美国波士顿大学公共健康学院、意大利生物技术学院等研究人员发表的题为“长寿老人的基因特征(Genetic Signatures of Exceptional Longevity in Humans)”的论文,论证了长寿人群所具有的独特基因特征。
长寿的奥秘,人类一直苦苦追求,美国和意大利科学家经过多年研究,终于找到了答案。他们检测了1000多名平均年龄为104岁老人的遗传基因,把这些基因同随机选择的普通人群做了仔细对照,找到了这两类人群中存在最大差异的、与寿命有关的281个基因。
寻找过程异常坎坷。2010年7月,他们最初的研究成果曾被权威期刊《科学》发表,内容是他们根据寻找到的150个基因标志研发出了一个可计算一个人达到异常高寿概率的模型,应用这一模型,可以预测某人是否可以活到百岁或以上,而且精确性达77%。
然而,研究发表之后,引发了人们广泛的质疑,有专家认为这项研究存在一些基础的缺陷。2011年7月,《科学》宣布应作者要求,以“技术性错误”和不充分的质量控制方法从而导致结果出现错误为由,撤销了这篇论文。
此结果并未让这个团队灰心,他们重新在更严格的实验条件下进行了多次独立实验。在前一次论文被撤销半年后,他们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PloS ONE)期刊的肯定。
从这些被发现的长寿基因来看,它们大部分和一些常见的老年疾病有关系,比如老年性痴呆、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而拥有这类基因的长寿老人往往到了90岁之后才出现这些老年疾病,科学家因此推测“长寿基因”有可能会推迟或避免老年疾病的发生从而使他们的寿命超过普通人。
但研究人员同时也承认,基因虽然对寿命有一定影响,但是外在的环境因素对人类的高寿有非常重要的贡献,比如健康的生活方式。先天的遗传基因无法改变,但是后天的生活方式每个人都能自主决定。
这方面,我们不妨参考一下卫生部牵头实施的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指导方案,饮食、运动两手抓。饮食方面做到:少吃一两口,多动十五分(钟);粮食七八两,油脂减两成;蔬菜八两好,奶豆天天有。运动方面,可以用健康口诀来督促自己:动比不动好,坚持才有效;千步是把尺,活动有量度;内容任选择,追求在万步;用力凭感觉,自己找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