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心嘴里的溃疡是长癌的前兆!
如果你也经常嘴里长溃疡,那么你就要警惕了,因为要是这些两周不愈,当心口腔长癌!
一早起床发现嘴里长了溃疡,许多人第一时间会想到“上火”“发炎”,以为喝凉茶、吃中药就能解决问题。然而,如果口腔溃疡过了半个月还不愈合,甚至出现白斑、红斑、扁平苔藓等病变,要警惕这很可能是口腔癌的征兆!
口腔专家提醒,口腔癌更爱“招惹”中老年人,如出现烂牙、磨耗不平、残根、残冠等对局部长期、慢性刺激有可能成为诱发癌变的因素,应及早到医院去除隐患。目前,口腔癌的早期治疗效果较好,术后五年生存率可达九成。专家呼吁市民对口腔癌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别让嘴里的小溃疡变成人生的“大麻烦”。
溃疡半年不愈 原来得了舌癌
60岁的广州居民张姨发现口腔里有一处溃疡,但并不疼。她没当回事,默默忍受。直到溃疡面积占了半个舌头,张姨才心觉不妙,忙到医院就诊。医生告诉她,这已是舌癌的中晚期,需要马上动手术。张姨不仅切除了半个舌头,还需要进行颈部淋巴清扫,用手部带血管的前臂皮瓣吻合到颈部血管来“补”切除后的半个舌头,再用腹部皮片补到前臂破损处,以免影响美观。这一“乾坤大挪移”的手术过程甚为痛苦。幸运的是,张姨手术后恢复良好,基本没有影响到发音功能。
“像张姨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常有患者发现口腔溃疡或者有肿物突出,自以为‘上火’或得了炎症,于是煲凉茶、中药,以为就能治好。” 广东省人民医院口腔科陈仲伟主任医师指出,患者往往拖到中晚期,才到口腔科接受治疗,耽误治疗时机。
口腔溃疡十分常见。例如熬夜、月经期间、“烂口”等可引发炎症溃疡,牙周炎、假牙、烂牙、咬舌等,可引起创伤性溃疡,这给许多人造成错觉:“小溃疡就算不理,也不会有大麻烦。”这恰恰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口腔癌的诊治易被拖延。
高发年龄段:40岁~60岁
口腔癌是一个“大家族”, 根据病发部位可分为舌癌、牙龈癌、颊癌、口底癌、颚癌、唇癌、腮腺恶性肿瘤、上下颌骨恶性肿瘤、颌下腺恶性肿瘤等。其中,发病率前三位分别是舌癌、牙龈癌、颊癌。陈仲伟说,总体来看,40~60岁中老年人是口腔癌高发人群,男性稍多,但女性患者也不在少数。
近年来,口腔癌年轻病例在门诊屡见不鲜。“在我接触的病例中患者年龄最小的是18岁。”陈仲伟说,“这主要由于免疫力降低,造成HPV病毒感染,形成乳头状瘤。”他指出,乳头状瘤属于良性肿瘤。如果肿瘤部位在口腔,通常治好后不容易复发,但不治疗则容易变为恶性肿瘤。
三种“癌前病变”拉响警报
如何分辨普通溃疡和有癌变风险的溃疡?
陈仲伟指出,一般来说,由于熬夜、月经期间、“烂口”等引发的炎症溃疡,以及由于牙周炎、假牙、烂牙、咬舌等问题引起的创伤性溃疡,这两种溃疡早期会感到疼痛,但病发时间不会持续太长,吃药或者放任不管,溃疡一般可在1~2周内愈合。“如果溃疡经治疗2周不能愈合,则需进行病理检查,排除癌变可能。”
口腔癌的进展中往往要经过“癌前病变”过程。常见的有白斑、红斑和扁平苔藓3种,可以作为自我观测癌变的“警报”。其中,白斑呈扁平或稍隆起的白色病变、不痛,5%的白斑可转变为口腔癌。红斑是丝绒状或颗粒状红色斑块,一般不痛,但癌变率更高。
扁平苔藓则与前两者不同。其表面看起来有破损、颜色潮红,呈白色条纹或网纹状。在颊部黏膜多见,其次是舌头。
从表面上看,口腔癌大部分表现为溃疡,小部分是肿物突出。此外,发现颈淋巴结肿大和颌下腺肿物时,也应及时到医院检查。
预防口腔癌五原则:
如何预防口腔癌?陈仲伟建议要遵循五条原则。
1.关注牙齿健康。及时处理烂牙、受磨损的假牙。否则,烂牙、锐利的牙齿、残根、残冠会刺激和磨损口腔黏膜,导致口腔黏膜恶变,形成口腔癌。
2.注意口腔卫生。勤刷牙,如有条件可在每次进食后刷牙。不用大头牙刷,牙刷毛变弯也不能用,3个月换1次牙刷。漱口水要慎用,口腔出现炎症时可以使用,但平时不要频繁使用,避免过度刺激口腔黏膜。
3.饮食方面,不要吃太烫的食物,容易损伤黏膜。尽量少吃或不吃咸鱼、腌制品等含有亚硝胺的食物。少吃油炸食物,少吃槟榔。
4.戒烟戒酒。抽烟喝酒可导致口腔癌患病率高发。
5.易发人群应定期做检查。一是有家族史的患者;二是从事接触化学致癌物工作的人群,如从事放射性工作、接受放射性治疗都可诱发口腔癌。
早期治疗
五年生存率可达九成
陈仲伟指出,口腔癌的早期治疗效果较好,五年生存率可达80%~90%,中期治疗的五年生存率为60%,若到晚期才接受治疗,则只有30%~40%。
一般来说,早期癌灶小于2厘米,一般不痛,除非发生合并感染。中期癌灶大小为2~4厘米。晚期癌细胞从局部向颈部转移,甚至可扩散至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