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血荒”:推广自体输血但不容乐观
cuteyy|
2011-12-20 10:15:37
阅读()
我国部分地区出现季节性“血荒”,为了应对这一问题缓解中国内地出现的季节性用血紧张,有关部门推广自体输血,但推广情况不容乐观。
黄宇光在此间举办的“合理用血周”活动上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其中有多种因素,包括设备造价昂贵、观念落后、患者知晓度不高以及可能加重患者经济负担等。
入冬后,内地再现用血紧张。北京、浙江等地采血量持续下降。官方在号召民众参加献血的同时,也呼吁医院科学用血。近来,“自体输血”被许多业内专家所推崇。
自体输血即当患者需要输血时,输入患者自己预先储存的血液或失血回收的血液。相比异体输血,其优点是可弥补血源不足,也能避免同种免疫以及输血传播疾病。据称,发达国家手术采用自体输血已达50%。
中国虽然在1998年《献血法》颁布时就提倡自体血回输,但从目前来看,该技术推广缓慢。“一台自体输血仪需要30万元人民币左右,许多医院没有专项资金无力购买。患者使用这项技术也需要支付一定的机器运行费用。一些地方也没有把此项费用纳入医保范畴。”黄宇光说。
这位医学专家认为,对于医院用血“节流”,除提倡有能力医院推广自体输血外,更需注重医院管理创新。
中国医学科学院教授李汉忠亦指出,要在手术量增加的情况下,实现血液使用量下降,必须完善自身管理。他在活动上就北京协和医院举例说,将用血量作为评价手术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将高危病人与常规病人进行区分,术中依据血色素等指标严格掌握输血指针,术后冲洗创面若有出血在保证病人安全的前提下尽量采用物理止血法。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分享到:
下一篇:担心嘴里的溃疡是长癌的前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