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屁竟然也可能是致命警报!
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即便不流血,大肠憩室炎也是有危险的,它可以引起许多并发症,专家表示,如果粪便在憩室里堆积得更久更多,还可能使憩室塌陷破裂,造成肠穿孔——把肠子里的粪便都漏到腹腔里,引起腹膜炎或腹腔内脓肿,这些并发症严重时都危及生命。
另外,有时候肠道中受感染的部位会与膀胱或阴道粘连,形成一种特殊的通道,称为瘘管,结果粪便就顺着瘘管进入了膀胱或阴道——不用再说了,这实在太糟糕了!
除此以外,反复感染还会使结肠壁变厚,导致结肠变窄,部分或完全梗阻,造成顽固性便秘。这种便秘是非常可怕的,整根结肠都丧失了功能,最后只能去医院彻底切除。
多种症状难判断
当然,以上说的都是病情非常严重的情况,炎症初期还不至于如此。那怎么才能及时知道自己得了大肠憩室炎,不要拖到出血、穿孔或者肠梗阻的时候才被送进医院急救呢?前面说过,大肠憩室症在没有发炎的时候是根本没有感觉的,除了做肠镜检查时被偶然发现,一般都不会有人知道。所以,只有等它发炎的时候,人们才能有感觉,知道自己生病了。
那么这种感觉是什么样的呢?最基本的就是:疼,小腹压痛。其他的症状还有:便秘、腹泻(二者交替发生),有的人放屁次数变多,有些还会变臭(正常人放屁是白天每小时一个,夜晚是每两小时一个,一般来说并不会非常臭),还有的人会开始便血。
西方人的大肠憩室炎通常发生在左侧结肠,而东方人则普遍发生在右侧结肠,靠近阑尾,因此疼起来很像是阑尾炎。而便秘这种现象也可能暗示着好几种疾病,因此到底如何确诊大肠憩室炎,医生也不能一下搞定,需要使用消化道造影,或者大肠内窥镜(这个目前更为常用)检查,并排除其他可能性以后,才能得出确切诊断。
诊断后,如果情况严重,有时不得不动手术才行,但如果问题不大,那么只要吃一些消炎药,并且吃一段时间的流食来减轻肠子负担,症状就会很快消失了。之后需要再吃一段时间低纤维的软质食物,等身体彻底好了以后就可以恢复正常饮食了。
所幸在中国很少见
不过,大肠憩室炎虽然有可能变得很凶险,但它总体上还是一个老年病,通常只有老年人(60岁以上)才会得大肠憩室症,像李浩这样不到30岁的年轻人很少发病。而且这个病种族差异很大,在西方国家是一个常见病,在我国却非常少见。
有数据表明,在西方国家,40岁时约5%的人群有大肠憩室症,60岁为30%,而80岁则高达65%。但是调查研究,在中国,60岁人群中只有9%患有大肠憩室症,与西方国家相去甚远。而且,即使得了大肠憩室症,绝大多数人也不用担心,因为真正会发展成大肠憩室炎的比例仅有5%,这其中会演变成需要手术的严重并发症也只有15%-25%而已。通常一年只会接待几例大肠憩室炎患者。
因此,可以说,目前对于中国人,尤其是中国的年轻人来说,无论大肠憩室症还是大肠憩室炎都不是一个需要时刻担心的问题。
那么为什么中国和西方在这个疾病上差异这么大呢?有理论认为这是由于西方的饮食结构不健康,他们吃太多糖、太多细粮、太少膳食纤维。有学者发现,在20世纪中,西方国家的大肠憩室症迅速流行,而非洲20年中却从未遇到1例憩室炎,这表明了在工业发达国家中憩室病发病率增高是由于饮食中用面粉和精制糖替代了各类粗糙的食品。而且,通过对出生于夏威夷的第一代日本人进行研究,发现由于他们的饮食已经西化,所以他们当中憩室炎的发生率与出生在日本本土的人相比增多了,这说明膳食纤维对控制大肠憩室炎的重要性。
由于饮食问题,在美国,近年来甚至有一些20多岁的年轻人都会患上这个传统意义上的老年病,而这些年轻人的共同特征就是肥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