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乳国标被指“全球最差” 专家建议重订
三年前曾被行业人士指为“全球最差”的我国生乳(即原料奶)国标再次被建议重新修订。昨天,由中荷专家编写的首份《中国奶业白皮书》发布。鉴于我国生乳品质已大幅提高,而我国现行生乳国标已落后,中外专家建议对国标中生乳乳蛋白、细菌总数等指标重新修订,此前国标中的这两项指标,曾被业内人士称为“世界最低,全球最差”。
■发布
生乳细菌总数大幅下降
此次由两国专家共同编写的白皮书显示,目前我国生乳质量水平比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以前有了大幅提高。
报告引用2008年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三聚氰胺事件以前,中国规模牧场生乳的乳脂率和乳蛋白率为3.62%和2.94%。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中200家示范规模牧场监测数据显示,2013年示范牧场生乳的乳脂率、乳蛋白率分别达到3.81%和3.13%,细菌总数和体细胞分别为20.8万个/毫升和34.5万个/毫升,比2010年降低了26.5%和5.1%。
据此,报告指出,中国规模牧场生乳乳脂率和乳蛋白率5-6年内分别提高了5.3%和6.5%,带动我国生乳品质的总体上升。
■问题
现行国标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生乳品质上升,然而,相关国标中的主要指标却已落后。
白皮书对中国规范生乳质量标准出台的一系列标准、法规给予了肯定,但同时指出,2010年我国通过并颁布的《生乳》(GB19301-2010)标准在乳蛋白、细菌数等指标的规定上均低于1986年颁布的标准。
白皮书指出,该标准是在2008年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后,基于中国奶牛以散养为主的养殖现状而发布的,随着中国近些年规模化养殖的发展,生乳质量和安全水平大幅度提升,有必要考虑重新修订标准。据悉,这也是三年来,该标准再次被提及不够先进。
据了解,三年前该标准在行业和国内媒体曾引起广泛讨论和争议。争议的核心主要体现在“细菌总数”和“蛋白质含量”两项指标。2010年以前,我国生乳收购标准是每毫升细菌总数不超过50万个,蛋白质含量最低每百克含2.95克。而2010年新修订标准,则将每毫升生乳细菌限量总数提高到200万个,蛋白质最低含量每百克下调至2.8克。为此,有不少专家认为,新标准中生乳蛋白质含量远低于发达国家3.0克以上的标准;而菌落总数放宽3倍后,是美国、欧盟(10万个)标准的20倍,这一标准堪称“世界最低,全球最差”。
■说法
消费者标准落后会影响奶粉选择
“国家标准中关于生乳细菌总数等指标若真比国外发达国家宽松那么多的话,那加工成的奶粉就算合格,我也不会给孩子吃。”有个一岁宝宝的李女士告诉记者,自己给孩子买的都是进口奶粉,主要还是买个放心。
不过对乳品行业比较了解且有个6个月大宝宝的王先生则告诉记者,自己给孩子吃的有进口奶粉也有国产品牌奶粉,感觉都不错。他说,自己对国产奶粉的信任主要还是源于自己的工作性质,对当前的中国乳业比较了解,但是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他们若知道国标中主要指标落后,那肯定会影响消费选择,因此修订国标是有必要的。
乳品协会提高国标是行业发展需要
乳业专家、原中国奶业协会常务理事王丁棉昨天表示,该标准早就应该重新修订,目前国内很多大型乳企也都制定了严于国标的企标,但是一方面三聚氰胺事件的影响还在,另一方面我国原料奶标准低,消费者的信心还是很难恢复,宁可选择进口产品。
国内多家大型乳企相关负责人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均表示,公司目前执行的生乳标准是高于国家标准的。君乐宝有关负责人表示,君乐宝奶粉的生乳细菌总数每毫升在10万个以下,对于婴幼儿奶粉的原奶,我国应当修订更加严格的国标,其他产品方面,生乳的标准越高,对消费者也越有保障。另一家乳企负责人表示,关于修订国标需要根据中国奶业的实际情况来决定。
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有关负责人昨天表示,当前我国乳制品行业从设备到加工,水平都大大提高,从奶源上看,企业都在自建牧场,应该说,规模化牧场越来越多,管理水平、原料奶水平都大幅提高,既然如此,适当提高国家标准,是行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消费者的需要。
相关新闻推荐:乳品国标被质疑 卫生部称符合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