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精神科医师紧缺 全国或不超五百人

喵酱| 2014-08-07 09:40:29
阅读()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儿童心理卫生中心的医生们。

 

专家表示,我国儿童精神科医师极为紧缺,2010年全国约有300名左右儿童精神科医师,随后这几年数目有所增加,但到目前,估计人数不会超过500人。

 

对于儿童精神方面的问题和疾患,大众在经历了“谈病色变”的时代之后,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健康观念的转变,人们对该领域的关注日益增多,相关需求也逐步释放。儿童精神卫生已逐渐成为一个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得到了医疗、教育和疾控等多个部门的共同关注和推进。但专家表示,就目前状况来看,儿童精神卫生领域的发展依然面临瓶颈,尤其是儿童精神科医师的短缺,已成为其中最突出的问题。临床医生在高负荷运转的同时,还要承担较大的医疗风险和压力。

 

近期,中新网健康频道走访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儿童心理卫生中心,对话中心主任、北大六院党委副书记刘靖,中心副主任、北大六院副院长郭延庆,中心副主任、儿童病房主任李荔,了解当下我国儿童精神卫生领域的“点”和“面”。

 

专业人才紧缺全国或不超五百人

 

我国儿童精神卫生工作起步于上个世纪50年代,尽管发展的步伐一直在加速,但是直至今日,该领域的儿童精神科专业医生仍然非常匮乏。刘靖告诉中新网健康频道:“2010年全国约有300名左右儿童精神科医师,随后这几年数目有所增加,但到目前,估计人数不会超过500人。相对于全国4亿儿童和青少年,这支队伍的力量显然非常薄弱。”

 

据了解,目前北京、上海、南京、广州、深圳、长沙等大中城市的部分综合或精神专科医院,开设有儿童精神科,而众多的中、小城市还没有儿童精神科设置和服务。

 

由于心理医生等专业人才的紧缺,学科的发展受到很大影响,首当其冲的是临床工作。我国儿童群体基数庞大,加之公众对儿童心理健康意识不断提高,儿童精神卫生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大。儿专业人才的匮乏,与现状形成了非常不匹配的局面:一方面患者“挂号难、看病难”,另一方面,现有儿童精神科医生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郭延庆副院长介绍,本院儿童精神科医生八点准时出诊,经常工作到很晚才结束。尽管如此,依然有很多患者挂不到号,其中不乏来自全国各地的外地患者。

 

不过,虽然专业的儿童精神科医生数目较少,但是全国范围内,服务于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队伍近年来不断扩大。从事儿童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专业人员,发育儿科医师,学校心理卫生老师等,在儿童心理卫生工作中发挥了越来越多的作用。郭延庆副院长表示:“让这些人员同时具备对儿童精神障碍的识别、简单处理能力,对缓解人才短缺,是一种借鉴。求医需求的落实,需要构建一个有层次、有梯队的服务体系。”

 

精神卫生科普教育显成效完善的保健系统尚需时日

 

前些年,精神、心理存在障碍的儿童和家属,往往容易产生强烈的“病耻感”,一部分患儿及家属甚至因此讳疾忌医。但是近些年,随着政府及社会各界对精神卫生领域科普宣教的推进,上述情况得到一定改观。

 

目前,正在实施中的《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11-2020)》明确指出,要加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和干预,减缓心理行为问题上升趋势,到2015年,在校学生心理保健知识知晓率达到70%,到2020年,儿童和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降低为10%。此外,《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中也有关于儿童心理健康的规定,如:为儿童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提供多种形式的儿童心理健康咨询及不良心理矫正服务等。已实施一周年的精神卫生法中,也有较多涉及有关儿童的条款,如“各类各级学校应当对儿童进行精神卫生教育,配备心理健康老师或辅助人员”,“学前教育机构应当对幼儿开展符合其特点的心理卫生教育”,发生意外事件等可能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事情时,学校应“及时组织专业人员对学生进行心理救援”。

 

刘靖主任介绍:“这些规划和条例充分体现了政府对儿童精神健康和精神卫生工作的高度重视。由于政府倡导、全社会关注,人们对精神、心理疾病的看法和认识有所改观。人们把精神、心理疾病看得跟躯体疾病一样,有助于消除患者和家属的病耻感。”

 

儿童精神卫生保健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除了国家宏观层面的干预,医疗机构、教育机构、监护人都负有重要责任。这些跟孩子接触最多的人员,对儿童精神健康重视程度如何,识别疾病的能力如何,都会影响儿童的精神健康状况。刘靖主任表示:“近些年政府做了很多工作,学校积极引导,临床医师努力开展精神卫生服务,这些为促进儿童精神健康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一个理想的儿童精神卫生保健系统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需要一定的过程。”

 

儿童精神科医患:接纳可能的怀疑和不信任

 

郭延庆副院长在谈到医患关系时表示,跟其他科室相比,儿童精神科医生除了关注患者的症状外,还要关注患者为什么会出现症状、什么因素影响了症状、症状又影响了什么。比如,对于一个孤独症患儿,就需要了解跟孩子精神活动相关的各种信息,如妈妈怀孕及孩子出生的情况,家庭结构,父母的抚育方式等,而这都需要细心和耐心。

 

有一部分患者到医院就诊之前,已经看过很多社会上的心理医生,因效果不好,对所有的心理医生产生不信任和反感,对心理治疗报以失望态度。针对这个群体,郭延庆副院长表示,最好的沟通技巧就是接纳,“孩子可以带着怀疑、甚至敌对的心态来,我们要做的,就是接纳孩子的怀疑和不信任,并把接纳反馈给孩子。通过接纳,最终让家庭在诊室中还原,把家庭中的问题在诊室里表现出来。”

 

事实上,谈论儿童精神领域的医患关系时,不仅仅是医生和患者的关系,也涉及到医生和患者家属的关系。刘靖主任认为,良好的沟通是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基础,跟孩子和家长沟通时最重要的是要有同理心,即站在孩子和家长的角度体会她们的情感、想法和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理解和接纳孩子和家长,并尽最大努力满足孩子和家长表达或未表达出来的愿望和需求。

 

相关新闻推荐:我国儿童精神卫生问题形势非常严峻!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