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首例三鹿奶粉患儿现状:健康成长是个梦

喵酱| 2014-07-25 16:40:13
阅读()

王鹏、王贺两兄弟在自家的建房工地上玩耍

 

比同龄孩子发育得小

 

6岁的孪生兄弟王鹏、王贺来自于扎那村一个贫困的六口之家,他们的父亲车彦军也是本村人,做了老王家的上门女婿,孩子也随了母姓。

 

车彦军的岳父有眼疾、年迈体弱,岳母患有气管炎多年,两人无法干重活,平日里只能简单做点家务,帮车彦军夫妇接送孩子上学。

 

养家的重担全部落在了车彦军夫妇身上。自从2008年底双胞胎兄弟在兰州治疗肾结石康复回家后,在外面打工漂泊近10年的车彦军就没离开过岷县,“在家种地,或者去其他乡镇做泥水匠、打零工赚点钱,老人身体也不好,两个娃娃也要照顾,根本走不开。”他说。

 

车彦军和妻子从清晨5点多上山耕地一直忙到近中午才回家,他们将身上的竹筐卸在院子里,搓着满是泥的手。山上仅有的两亩地种着当地特产药材—当归和黄芪,这也是六口之家主要的经济来源之一。

 

地处西北旱区,常年持续耕种且降雨稀少,近几年的收成一年不如一年。为了养家,车彦军夫妇不得不辗转附近乡村,靠给人做建筑杂工每天拿7、80元补贴家用,如此算下来,一家人全年收入仅1万出头。

 

11点半,王鹏和王贺跟着姥爷从学校回来,安静的小院里便热闹起来。两兄弟虽然孪生,但容貌、性格差别很大。哥哥王鹏内向安静,弟弟王贺则活泼好动。

 

来年秋天,他们就要上小学一年级,车彦军说:“从小两个娃娃就在一起,都形成习惯了,我想他们读书的时候能一直有个伴。”

 

“比起村里的同龄孩子,两个娃娃感觉发育得稍微小一点。老大王鹏19公斤,身高1米;老二王贺21公斤,身高1米05,村里同龄孩子一般都在25公斤左右,个头也比他们高出3、4厘米。”车彦军说:“其他方面基本都还正常。”

 

这个个头不高、显得瘦弱的西北男人沉默了一会儿说:“只要两个娃娃能健康地长大,就是每天讨饭吃我也高兴。”

 

花光所有积蓄靠打零工谋生

 

2008年7月20日,车彦军一家平静的生活因两个儿子患病被打破。

 

随着结石宝宝接受救治,车彦军和诸多患儿家长一样,开始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并寻求赔偿。

 

2008年底,三鹿集团等22家责任企业筹借9.02亿元款项,通过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支付患病婴儿的治疗和赔偿费用,对近30万名确诊患儿给予一次性现金赔偿。同时,22家责任企业还共同出资2亿元建立医疗赔偿基金,患儿今后一旦出现相关后遗症,发生的医疗费用由该基金报销。

 

据受委托机构中国人寿保险2012年5月公布的信息显示,运行3年以来,基金已累计办理支付2055人次,支付金额1242万元,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医疗赔偿基金赔付发生,医疗赔偿基金账户还有余额1.9亿元(含利息)。

 

据时任定西市岷县消费者协会秘书长刘阳冲回忆,当时岷县列入赔偿名单的结石患儿有58名,共拨付赔偿金19.8万元,其中一般患儿55名,每人获得赔偿2000元,重症患儿3名,每人赔偿3万元。“按照当时规定,重症患儿是指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或接受透析、置管、手术等有创伤性检查或治疗,其余为接受一般治疗的患儿。”刘阳冲说。

 

王鹏和王贺分属一般和重症患儿,本该领取32000元赔偿金的车彦军,领取赔偿的过程并不顺利。

 

车彦军告诉记者,当时县消协把双胞胎名单弄混了,接受手术治疗的弟弟王贺被写错成王鹏,而王鹏则被误写成重症患儿。因为无法提供相应的治疗病历,车彦军在1年后才拿到赔偿金。

 

2009年初,由于两个孩子往返兰州复查身体,车彦军没有再出去打工,仅有的一点积蓄也全部花光,“当时家里特别困难,就靠我每天打点零工赚三四十块钱维持生活。”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