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绑低价药能否迎来“新生”?

喵酱| 2014-05-09 09:05:55
阅读()

 

发改革8日宣布,为鼓励药企生产低价药积极性,国家松绑低价药价格,取消280种低价西药和250种低价中成药的最高零售价。低价药定价市场话后,消费者就能很随意的买到“低价药”了吗?低价药能否迎来“新生”?

 

据经济之声《天下公司》报道,虽说国家数次降低了药品价格,但在实际生活中,低价药却并非随处可见:出于利益考虑,药厂、医院都不愿生产、使用低价药,低价药也由此陷入“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尴尬境地,无法惠及普通老百姓。新一轮的药价改革,该如何改呢?

 

今天上午,国家发改委再度调整了药价改革的思路,在控制日均使用费用的前提下,放开最高零售限价,鼓励低价药品生产供应,生产企业可在西药费用日均不超过3元、中成药日均费用不超过5元的前提下自主定价。

 

低价药的价格放开了,是否意味着老百姓吃药要多花钱了?发改委价格司医药价格处处长宋大才告诉经济之声记者晏琴,新的定价模式,主要作用是优化用药结构,减少高价药的使用,并不会增加老百姓的负担。

 

宋大才:第一点是政策出台,加上相关的政策配套实施,包括招标政策,医改政策的进一步完善,我们评估有利于进一步优化医院的用药结构,减少高价药品的使用,建立鼓励医院医生和患者优先使用低价药品的激励机制,把低价药品的使用情况纳入绩效考核范围,引导医院机制使用。医保改革,通过按病种付费和总药物付费等方式,将总的药品作为医院的成本。这个是医院这次想到的,怎样用价格隔离质量有保证的药品。

 

经济之声记者今天也对部分北京市民进行了采访。面对低价药面临涨价的可能性,绝大多数市民并不是特别在乎。他们说,低价药涨一点儿其实并没有关系,这总比买不到低价药强。

 

记者:如果涨一点价格的话你们愿意接受吗?

 

患者1:那肯定能接受,因为它效果很好。

 

患者2:问题不大,能买到总比买不到好。

 

患者3:现在不是鼓励问题,而是你要让它活下去,它得有赚

 

的确,尽管药价降下来了,不少市民都感觉到,去药店根本看不到“低价药”。一问“低价药去哪儿了?得到的回复往往是“要么药卖光了,要么索性没有进货。”这多少会让市民很受伤。

 

患者1:想呋喃旦定片,这个药治疗泌尿感染非常好,但是没有了。我问过大夫,他说太便宜了,不生产了。

 

患者2:很便宜以前,现在很贵了。B12是最明显的,以前打一针几毛钱,现在都是50多块钱一针,这是保神经的一个药,现在普遍比以前价格要高。

 

患者3:没了我拿什么呀。

 

低价药不仅会让药店失去卖药的积极性,对于生产企业药厂来说,更是一种煎熬。据了解,前几轮降药价,让不少中西药厂叫苦不迭。华润双鹤药业公司副总裁葛志勇就告诉记者,他们厂生产的药一直在降价,但原材料、人工等成本却不断上升,这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药企不愿意生产低价药。

 

葛志勇:很多就是说品种的成本价格倒挂,而且有的品归有比较严重的倒挂,比如我们的VC的注射液,我们的制造成本大概是每支7毛钱,但是国家制定的原价是3毛4,平均中标价呢,现在是6分钱,这是最低的。

 

主持人:药价虽然降下来,但是消费者买不到,药店也不愿意卖,药厂也不愿意生产,这是不是说明我们前一轮的降药价行动并没有成功或者说没有切中要害?

 

经济之声观察员张春蔚:我觉得是没有切中要害,就是它更多的强调了一个低价,而这种低价到底什么是成本价它没有考核。于是有的人就为了低价而去拿这个低价,既打击了对方,实际上到自己也打击了。因为没有人会永远的亏本,它可能当时亏本它是为了赢得那个标的,它会赢得更多的让自己进入到这个招标的名录里面,而不是说它真的就是愿意去亏本。所以这样的话题就衍生出一种恶性循环,就是它低价拿到的这个单子,但是它肯定不愿意赔本做生意,于是这个药就永远不会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但是这个带来的一个话题就是什么呢,大家都不赚钱了,大家都没有市场了,那谁会去生产它呢,我们都说医者父母心,其实做医药行业的人,也需要的是一个父母心,但是为什么他们没有了父母心,那就是当你的药品的市场是由一个畸形的这个价格倒逼完成的,那么它必然难以形成一个真正的市场。

 

放开了低价药的定价自主权,消费者就能很随意的买到“低价药”了吗?经济之声记者今天也采访了一位某药企负责人。这位负责人很肯定的回应说,只要放开价格,他们还是很乐意生产低价药的。其实,无论低价药还是高价药,对于药厂来说,生产什么都无所谓,关键是能够覆盖成本,别做赔本买卖就行。

 

某药企负责人:我们是愿意(自主定价)的,一部分定价交给了市场,让企业之间通过市场的方式来竞争,所以作为企业来讲是受市场拥护的,但最后企业怎么应对,那还要看市场的一个变化。

 

即使药厂愿意生产,但医院却不一定愿意使用。成都某民营医院投资方告诉记者,按照现行的药品加成政策,药品在中标价的基础上可以顺价加成10%—15%,也就是说药价越高,医院获得的收入就越高,因此一些医院和医生更愿意给病人开高价药,不愿意开低价基本药物。

 

这个利益链主要存在于药厂跟医生还有患者之间,实际上患者是最被动和无辜的。比如说药价招标,这种方法有时候并没有起到它应该起到的作用,有时候甚至还有副作用,比如说药价公开招标,它按照规定是顺价15%,我竞价越高,我顺价的利润就越大,所以我希望我买的药竞价高一点,多卖一点。这就需要做医生的工作,给他多少回扣,多少返点,搞一些学术会议等战术。

 

当然也有另一种说法。民航中心医院药剂科刘主任告诉经济之声记者,其实,医院是愿意用低价药的,但是很多情况下,是买不着低价药。

 

我们低价药,按照百分比也不到10%,虽然不到10%,但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它也是不可或缺的。打个比方说,有时候有农药中毒的患者,农药中毒来我们医院抢救了,这时候我们要用到的一个药叫氯碱利定,我们医院现在就买不着,这是个矛盾,有些药必须要用的,可是我们买不着,所以企业如果不是大批量生产的话,肯定成本这块要高。作为医务人员来说,还是基于患者的用药来考虑的,不是说把患者的利率放在第一位,这个是我敢向你保证的。药品在遴选的时候,有的药可能贵一些,但同时肯定要备一个便宜的,不会说是为了保全医院的利率而专门用一些贵药,因为这个是根据临床患者不同的层次需求来决定的。

 

主持人:从各方对此事的态度来看,春蔚你觉得向发改委方面给出目前这个一个解决方案是否有效?关键低价药的问题的关键点到底在哪里?

 

张春蔚:我觉得这次发改委的调整,实际上是三个方面作用。第一方面的作用就是解决了低价药的一个市场真实性的问题。因为它把限价进行一个市场调节以后,就是很好的缓解了低价药怎么定价的问题,以前的话是用行政手段给它定价,就是谁给低就定谁,于是就会出现几毛钱的东西,有人会几分钱来卖给你,这样的话它是为了搞乱这个市场,改变一些游戏规则,而不是真实的把这个药品的价格体现出来。所以在这块市场当中,我们看到的,这一次定价权的市场化带来的就是让低价药回归到市场循环一个手段。那么它所实现的一个直接目的是什么呢?解决了买不到低价药的问题,解决了低价药没人生产的问题。

 

但是第二个问题又来了,那就是把低价药物这样一个市场定价权让出去以后,必然会带来有些问题,有的药会涨价,想都不用想的,甚至包括可能没那么迫切要涨价的可能都。因为我们一看这个名录里边500多项,1000多个品类,那到最后的话可能存在着部分的药品的这样一个上涨。所以在这样一个话题当中,就会一方面你堵住了低的,但是另外一个方面高的呢,你怎么办?所以其实是需要一个配套,就是如何让人们买的到低价药的同时,放开药品上涨空间的同时,还要管得住那些蓄意上涨的,那么在这个时候它就需要有一个更好的手段了。

 

那么又回到了第三点,那就是真实的市场定价权是不是一个真实的市场,但是你会发现行政这只手,老要去调的时候,这市场很难绝对的真实,但是如果没有行政的监管,这个市场又很容易,要么变成垄断,要么会失去一些秩序,所以我觉得对于药品的管理确确实实还是需要很多的专业技术,但是我觉得起码改正了此前的一个误区,就是为低价试举。

 

主持人:刚才我们也分析了,几方面,比如说患者角度很需要,需要有低价药,那么生产商表明他们态度,其实他们高价药也好,低价药也好,对他们来说绝对的价格值其实跟他们没有关系,主要是他要看一个盈利的成分。

 

张春蔚:就是我不能赔钱卖。

 

主持人:你能不能让我实现利润,这一定很难很重要,对他们来说,生产低价药他们其实并不排斥,那么OK了,关键刚才我们也说到了,在使用的当中,医院和医生这一块企业也有一定的矛盾性,目前看的出来,当然我们采访到的医院的主任跟我们说了,医生还是要从患者的角度出发,但是目前还是有一部分,它的收入来源要依靠药品的价格来的,这个问题放开了之后,能解决这部分问题吗?

 

张春蔚:我觉得这其实是回到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这一次低价药引发的是人们所说的,就是看病贵的问题。而以药养医,这是属于医院环节要解决的问题。因为功利医院它不能够奔着医院去,但是如果你要让它以药养医,那就只能走入那个我们不希望看到的误区。(来源:中国广播网)更多新闻:低价药“玩消失”源自医改失衡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