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重现 5岁以下儿童需慎防
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传染病,又名发疹性水疱性口腔炎。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虽说手足口病已经不是首次出现,如今四月份手足口病又进入流行期,儿童必须提高警惕与做好相关预防工作。
进入4月份以来,手足口病又进入发病数不断增多的抬升期。河南省疾控中心相关专家提示,儿童尤其是5岁以下幼儿是高发人群,幼儿园及幼儿家长要做好防范。
每年4月至7月是手足口病的流行期。据河南省疾控中心监测,由于今年春季天气忽冷忽热,气温总体较往年偏低等原因,今年手足口病的发病数虽然比去年同期有所减少,但也进入发病数量抬升期,应做好预防。
专家提示,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主要通过接触患者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的飞沫,及被污染的毛巾、玩具等物品而感染。大多数患者发病时,往往先出现发热、咽痛等症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口腔黏膜出现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专家提醒儿童家长及托幼机构、小学要注意防范。学校、托幼机构应每日进行晨检,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玩具、毛巾、餐具等物品应进行每日清洗消毒。
手足口疾病的传播
人群密切接触
是重要的传播方式,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
分泌物
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故与生病的患儿近距离接触可造成感染。
饮食
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发生感染。
疾病预防
做到“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春夏是肠道病毒感染容易发生的季节,要讲究环境、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饭前便后洗手,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尽量不要带婴幼儿去人群密集场所。哺乳的母亲要勤洗澡、勤换衣服,喂奶前要清洗奶头。
微微热点频道栏目小编提醒:5岁以下儿童为手足口病高发人群,父母一定要保护好或者提醒自己的孩子,注意好孩子的个人卫生与饮食卫生。如果发现有以上不适症状建议到正规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及时得到有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