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保险实践效果到底怎样?调查:不满意率高

vivijk120| 2013-02-26 10:45:14
阅读()

  社保制度中的养老保险制度实际效果到底怎样?一份调查显示39.1%的人认为养老金不能满足日常需要,而且很大比例的居民认为养老金制度不够公平。养老金的领取,数量上差别也是巨大的。

 


 

  中国社科院近日发布《2012社会保障绿皮书》和《中国社会保障收入再分配状况调查》。其在河南、福建、陕西、内蒙古、重庆五省区市进行的2000份问卷调查显示。调查还发现不同养老保险制度的养老金相差很多。结合调查数据,《绿皮书》指出,目前我国以养老、医疗为代表的社会保险分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企业职工、城镇居民、农村居民等多种制度,急需整合管理体制,增强社保在实践操作中的公平性与效率性。

 

  满足需要?

 

  39.1%认为不能满足需要 新农保参加者感受最强烈

 

  调查显示,领取了养老金的人中,只有17%的人认为养老金能够完全满足生活需要,而认为不能满足的达到39.1%。其中,参加新农保的人认为不能满足需要的感受最强烈,占78.9%;其次是居民,占56%;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人只有3.8%认为不能满足需要,但却有53.8%的人认为完全能满足需要。

 

  是否公平?

 

  城镇居民职工公平感最差 机关事业单位公平感最好

 

  调查显示,有36.4%的人认为自己领到的养老金与周围人相比不公平。其中,公平感最差的是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参与者,分别有48.1%和42.4%的人认为自己领取的养老金与周围人相比不公平。

 

  公平感最好的人群是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者,被调查者中80%的人认为公平。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加者的养老金待遇,与前三者相比都较低,但这些参保者的公平感仅次于机关事业单位人群达65.2%。

 

  待遇差别?

 

  厦门样本:不同类型养老金差别巨大

 

  调查还发现,不同养老保险制度的养老金待遇差别较大。以福建厦门为例,被访者在2011年8月领取的养老金最低为200元,最高为10000元。参加职工养老保险的退休人员中,75.4%的老人养老金在2000元以内,甚至低至200元,仅有1位老人的养老金高于4000元;参加居民养老保险的3位老人养老金都低于2000元;而92.3%的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老人领取的养老金高于4000元,并且无一低于2000元。

 

  调查人员特别说明,厦门市养老金总体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事实上全国的养老金双轨制或许更甚于厦门市。

 

  分析

 

  受失业、收入差距加大、暴富阶层出现等影响

 

  城市人口更易产生不满情绪

 

  《报告》主编、中国社科院劳动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王延中指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社会保障体制基本沿用改革前的国家完全再分配的原则,因此满意度最高。而企业员工和城镇居民与其相比,其待遇与再分配利益都较少,所以会产生强烈的不公平感。

 

  王延中认为,失业、收入差距加大、暴富阶层出现等使城市人口更易产生不满情绪,因此必须在改革发展过程中全面考虑、统筹协调,平衡好不同群体成员内部与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

 

  具体来说,一方面,政府要通过各种手段缩小收入差距,加大保障力度,尤其对于农民,实现其社会保障水平与城市的接近,缩小基尼系数,努力达到客观上的不平等程度的减小,这是减少人们不公平感的基础。另一方面,政府要努力让人们在改革的过程中感觉到,与以前相比不会产生强烈的相对剥夺感,与周围人群相比不会产生强烈的落差感。

 

  建议

 

  机关事业单位实行“个人两项缴费”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桂世勋: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应实行“个人两项缴费”和构建“过渡性退休补贴与职业年金消长互补机制”。前者即机关事业单位在职人员既缴纳基本养老保险,又缴纳职业年金保险费。后者将使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收入,除基本养老金支出外的部分,补充到养老金中。

 

  发放“国民养老金”降低社保缴费率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审计研究室主任汪德华:建议将增值税标准税率从17%增加到20%,同比提高增值税其他税率和消费税税率,并将这两类税收的20%建立“国民养老计划”,用于给所有老年人发放“国民养老金”。同时将现有养老保险缴费率降低到13%至18%,设置多档供企业、职工选择。

 

  社保是关系全国居民切身利益的大事,社保制度的制定就是重中之重。实践调查表明,这项制度似乎还有改革的必要。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