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捐精猝死案开庭 精尽人亡?
捐精猝死博士其父郑金龙
博士捐精猝死案开庭审理再度引起媒体和社会关注。2011年元旦,湖北省人类精子库在试运行期间,于华中科技大学校园内拉起横幅招募在校“高智商优质基因”学子捐精子。华中科技大学在读医学硕士郑刚响应号召捐精。当年2月12日11时,郑刚走进湖北省人类精子库第五次捐精,身体出现异常,在送医途中死亡。从走进省人类精子库到死亡,前后只有一个多小时。事发后,校方“出于人道主义”支付了各种费用8.8万元,并减免郑刚妻子吴某在读研期间的学费和生活费2万元。
但死者家属认为校方在捐精过程中没有尽到安全义务。其父郑金龙将华中科技大学及其附属的同济医学院生殖医学中心告上法庭,索赔400万元。昨天,武汉洪山区法院开庭审理此案。
由于郑刚尸体很快被火化,其博士捐精猝死原因目前没有科学论断。但作为生殖医学专家,龙晓林还是分析了其可能潜在的致死原因———心脑血管意外。
其实性高潮时,往往人体的肾上腺激素分泌会变得非常旺盛,人体也同时处于一种高度亢奋状态。此时人体会出现心跳加速、血压快速上升的情况。如果这时捐献者有心脏畸形、脑血管畸形等心脑血管基础病,可能无法承受那种亢奋。从而诱发心源性猝死、脑血管意外。类似的情况在现实中也是存在的,广东人常说的“马上风”,就是性交的过程中出现心脑血管意外。
“捐献完成一刹那,其实就是一个性高潮阶段。那种血液循环加速、过度亢奋的释放感是心、脑血管意外的一个主要诱因,并非有心脑血管畸形的人员就不能过夫妻生活。此外,如捐献人同时有过度劳累、休息不好等情况,诱发意外的危险性则加大。”
至于网络、微博上不少捐献者“精尽人亡”的说法,龙晓林予以否认。“人体排精是自然现象,正所谓精满则溢。即便出现了排精过量,对人体的危害也仅仅局限于表现疲劳而已。”
人类捐精历史两百多年,捐精猝死还是头一回,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武汉博士捐完精后出现猝死现象呢?心脑血管意外只不过是专家的一面之词,尚未不能成为最终定论,这不仅是博士捐精猝死案得到公正判决的关键,也是众多网民关心的问题,毕竟,在中国,捐精还是一件神秘的事情。在国外,捐精跟捐血一样普遍,但在中国,捐精受到中国传统思想影响,以及捐精公益性尚未普及大众,博士捐精猝死原因不明无疑加深了人们对“精尽人亡”的错误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