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梦都在“劝架”的山西医疗纠纷调解员

xiaoke| 2012-06-08 08:57:12
阅读()

  微微健康网获悉,随着医疗纠纷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医疗纠纷严重干扰了医院正常的医疗秩序,已经成为医院十分棘手的一大难题。在如此形势下,医疗纠纷调解员诞生了。今天微微健康网小编带您一同走进做梦都在“劝架”的山西医疗纠纷调解员 ,了解他们背后的故事。

 

  “那咱们就……没事啦?”7日下午4时35分,山西省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医调委”)调解员试探地向列席长桌两边的医患双方成员问道。此时,距离该调解案的开始仅仅过去半个小时,原本可能一触即发的纠纷最终在双方达成“误会”的共识后和平解决。

 

  这样的结果让负责此案的调解员也舒了一口气,“如果调解不成,双方只能通过医学会鉴定或司法途径来解决,程序要比现在复杂很多。”

 

  近年,随着医患纠纷的高发,各地都在积极寻求有效缓解双方矛盾的途径,此间山西省医调委做为独立第三方,逐渐得到社会认可,而调解员的工作量也较往年增多。

 

  根据工作规定,山西医调委的每个调解员需要负责一个案件的从始至终,包括结案、调查、调解,鉴定、赔付、结案。多数案件可在6个工作日内解决,也有一些因进入司法程序等客观因素,无法结案。

 

  7日上午,山西省医调委的调解员正在整理近三年的未结案件,办公桌上堆满了“破旧”的笔记本,“这是2009年的调解记录,这本是2010年的。”李梅芳告诉记者。经统计,从2009年至今她手上有8起案件未处理完,“以前没有结的基本上走了司法程序,2012年的还有几个案件还在调解中。”

 

  对于其经手的案件,李梅芳都印象深刻,“每份投诉材料我们都要反复研究,看着档案上患者的名字,基本上就能想起来怎么回事。”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医调委办公室最费的是打印纸。工作人员称,根据规定,入档案的纸张需干净整洁,且相应资料齐全,有的患者病历多,最后结案时档案袋里经常是四五百页,报案信息登记表、医患双方投诉材料、调查笔录等等20多项。

 

  而每天处理这么多案件对于新手来说绝对是个挑战,调解员张海峰对此深有感触,“如果学程序、步骤,三个月应该没问题,但是要适应这个行业最少需要两年。”

 

  张海峰从2009开始接手调解工作,由于那时患者对医调委了解不多,调解员需要自己跑到医院去处理,“每天跑好几个现场,睡觉做梦都在劝架”。

 

  三年多的时间,张海峰处理案件300多起。大量的工作也让调解员们积累了工作经验,认识到沟通对于调解工作的重要性。

 

  为做好这种沟通,调解员在处理纠纷时同时担起了“心理咨询师”的工作。

 

  “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如果医生能多跟患者解释或安慰一句,这个矛盾就不存在了,其实医生和患者的思维是不一样的,医生以为患者能听懂,但患者又不懂医,所以容易产生误会,我就给他们开导。”张海峰称。

 

  如这样的调解,山西省医调委每天都在进行。据统计,在其截至2012年4月受理的3748起医疗纠纷案件中,调解成功的就有3410起。

 

  在山西省医调委主任韩学军看来,造成医疗纠纷的原因除了医生的技术、医院的管理等因素外,人文关怀的缺失应该被格外关注,“医生除了看病,还要看到病后边的‘人’,去体会他的心情,而不是变得越来越冷漠。”

 

  近些年,医疗纠纷频频发生,如何加强医院的管理,防范医疗纠纷,保障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是目前医改时期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