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儿童医院告示排队“6-8小时”并非夸大
微微健康网获悉,日前深圳市儿童医院工作人员擅贴“排队告示”中所写“排队6-8小时”并非夸大。记者了解到,导致儿童看病难的问题最大的因素是儿童医院的人力物力严重匮乏。
记者前往深圳市儿童医院采访,没想到医院也是一肚子苦水:儿科医生紧缺,床位捉襟见肘,新大楼目前还未能启用,医院现有人力物力严重透支。部分医护人员甚至发出了“悔不该选择儿科”这样的慨叹。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深圳市儿童医院是深圳唯一的一所儿童医院,近年来,该医院挂号难、交费难、看病难、住院难、手术难等问题一直比较尖锐,是市民普遍反映的“看病最难”的医院之一。
据介绍,深圳儿童医院1997年底开院运行,当时是按照全市400万人口建设的一所儿童医院,设计日门诊量2000人次,病床350张。但深圳目前常住人口已达1400万,儿童医院日门诊量已超过当初设计能力的近2倍,350张病床长期每天住600多病人。
为何不扩建?为何不多招人手?面对记者的质疑,儿童医院院办相关负责人指着即将竣工的医院新大楼说:“新大楼明年就建好了,但我们现在最担心的是招不到人。”
医院招人究竟有多难?这家医院危重症患儿救治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按照人员配备的需求,该科室需要多名博士。但从提出招人计划到现在已经7年了,该科室仅招到两名博士,其中一名还于今年初辞职了。这位辞职的博士告别医院时十分不舍,她说:“我喜欢儿科,喜欢这个团队,但这里实在太累了。”
难招的不仅是博士。医院负责人事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医院2010年计划招收60多名毕业生,但最后由于报名的人太少,只招来11人。如果今年再招不够人员,不但新大楼建成后将面临没有医生、不能顺利投入使用的局面,连应付目前日益增长的门诊病人也举步维艰。
记者了解到,“招人难”并非深圳儿童医院的特例,目前全国各地均存在儿科医师紧缺的局面。一位长期从事儿科的医学专家将儿科定义为“高强度、高风险、低回报”。这位专家告诉记者,儿童的疾病比较单纯,所需要的检查、药物都很少,在当前的医药制度下,儿科的经济效益比较低。儿科经济效益差的直接后果就是儿科医师人才的短缺和流失。
一位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的儿科医师告诉记者,他所在的儿科系当年约有100名学生毕业,但毕业后从事儿科的还不到三分之一。由于儿科专业不受欢迎,不少高校都相继取消了儿科专业。
另一方面,由于儿童医院的收益低、效益差,很难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儿童医院。更严峻的是,一些综合医院也不愿过多投入资源建设儿科,不少医院的儿科近年来逐渐萎缩。在深圳,一些大型综合医院目前都没有开设儿外科。
一位从事儿科近30年的医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痛心地说,当初选择儿科是她自己的决定,但现在她一定不会让自己的孩子从事儿科。不仅如此,她所在的医院绝大多数医师子女都没有选择儿科,“儿科世家”将逐渐成为一个历史名词。
一方面是越来越多的患者向城市儿童医院聚集,另一方面是儿童医院的人力物力严重匮乏,如何解决供需之间的巨大矛盾?
深圳儿童医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医院承担着深圳及东莞、惠州、汕头等周边十几个地区的患儿医疗保健任务,目前在编人员499人(尚有近百个岗位空编),临聘人员506人。
有医改专家认为,公立医院投入不足是一个普遍难题,政府应该将有限的财力重点投入到百姓需要而同时又缺乏经济效益的领域,而同时将其他公立医院向市场开放。儿童医院作为医疗资源最为紧缺的医院,政府应该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倾斜。
深圳儿童医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说,解决儿童看病难的问题,单靠医院和卫生行政部门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政府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这位专家建议,改革现有的医药制度,使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得到合理体现;给予灵活的招聘机制或绿色通道,帮助儿童医院及儿科招聘医务人员;通过科学的人才激励政策,帮助儿童医院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如何破解儿童看病难这个问题,并不可能短时间内得以解决。国家需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改革方案,一步一步来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