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氯保鲜生奶 倒逼拷问良心!

phoebe| 2012-05-19 01:07:08
阅读()

  微微健康网消息:二氧化氯保鲜生奶引发媒体和社会关注,据报道,专家考察发现在广西发现当地奶农以及奶企在生产的生奶中,普遍添加国家禁止使用的化学药品二氧化氯来防腐。
  


王丁棉


  南方日报:最近“皮革奶”受到很高关注,往牛奶里添加这种水解蛋白,在业内是偶然现象吗?
  
  王丁棉:牛奶中添加水解蛋白早在2005年就被揭发了。国外有相关的技术从皮革里提取蛋白粉,我们叫做水解蛋白。但国内都是用土办法,用石灰、硫酸泡,再冷冻、褪色等等,七八个工序下来,皮革边料脚料就变成一种食物添加剂。水解蛋白添加到牛奶奶源中,可以增加蛋白含量。这种造假牛奶是正规牛奶利润的七倍。
  
  2005年,在广州市科协组织的科技大会上,我做了关于食品安全的报告,其中就提到了这件事。上海一个记者就去调查,买当地的牛奶去化验。化验结果一出来,当天晚上,他就把报道写出来。
  
  这篇文章出来当天,山东省工商局就行动检查,搜出了28500盒造假牛奶。当时,记者调查出大概有100多个品牌造假,那时水解蛋白很猖狂。
  
  相隔不到半年,北京工商局又出现了这样的产品,北京工商局又打了一次假。国家真正下文件打击水解蛋白,是在2009年。
  
  南方日报:据您所知,业内还存在哪些没有被曝光的违法违规行为呢?
  
  王丁棉:2011年3月份,我在广西考察,发现当地奶农和奶企普遍在生奶中添加一种叫做二氧化氯的化学药品,本身无色无味,放在牛奶里可以让牛奶放一两天都不会臭。
  
  按照我国目前的食品添加剂标准,二氧化氯只能用于果蔬和部分水产品的防腐保鲜,并不允许直接添加在牛奶内。而乳品厂使用二氧化氯也多用于生产设备和环境的消毒。

  
  从广西回来后,我一直在广东进行调查,无论大户小户,我一有机会就会问他们,有没有见过、听过、有没有使用过这种东西。他们说没有,我就去他们生产现场亲自看。不过在广东确实还没有发现有这种添加。
  
  目前对牛奶的检测项目里并不包括二氧化氯。我已经将这个情况报告给了有关部门。
  
  对违法企业处理太迁就
  
  南方日报:目前公众对国内的乳制品确实都持有一种恐慌的态度。
  
  王丁棉:这种恐慌是一定会有的。就好像一个宿舍里有人得了传染病,当然不能瞒着。大家得知情况后,自己会去检查,在检查结果出来前肯定是有恐慌的。
  
  虽然不是所有的企业和厂家都存在问题,但如果个别企业有问题,你却不把问题查出来,消费者会怀疑整个行业都有问题。
  
  食品安全事件,不是一家企业出事,而是整个业内的事情。大家不是对某个品牌否定,而是对整个行业的行情失去信心,有了恐慌心理,没有人敢买、敢消费你的产品。
  
  我们现在就是要清理门户,发现一个就把他拎出来处理掉。这样就起到一个净化坏境的作用。千万不要因小失大,如果保护少数出事的企业,整个行业都一块毁掉了,那就很可惜。
  
  政府主要是制定规则,企业就要按照这个规则去做。如果检测出不合格的就立即清理。在国外一检出犯错,就立即开除出市场,我们在处理这些问题企业上太迁就了。
  
  南方日报:目前对乳制品行业的监管存在哪些问题?
  
  王丁棉:政府只能通过偶然的抽检来发现问题。来检查的时候,问题企业就做得好好地给你看,送检的时候送好的产品给你检。但卖的又是另一种。从整个食品安全的整治来看,靠质检部门抽检发现的问题,连1/3都不到。
  
  目前国内对奶业的标准定得太低了。标准低,政府管理就轻松。标准制定严格,管理力度就大,成本就重。就像考驾照,放得松就好过,考得难你就很难考过。
  
  有的检测项目实际上我们根本没有制定标准。比如在牛奶中添加激素,激素不是一种药品而是几十种,但政府只能检查其中的1/3。技术手段上不去,又没有标准,那怎么管理?
  
  南方日报:有什么办法能真正约束这些企业?
  
  王丁棉:现在的食品管理就像打击贪污腐败一样,是靠检举揭发才打击的,不举报就不立案。所以真正的问题是靠业内,靠媒体,靠企业、员工的良心揭露出来的。
  
  行业内的自检,我认为正能量很大。因为它来自行业内部,可信度、真实度和媒体的效应很高。但目前这种力量太微小。
  
  有5%不安全也不得了
  
  南方日报:目前市场上有多少的奶制品是安全放心的?
  
  王丁棉:根据我的判断,现在的乳制品至少有95%是可以安全饮用的,但只要有5%的不安全,也是不得了的。牛奶是需要100%有保证的,99%都不行。
  
  牛奶出问题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人为添加了某些东西,往牛奶中添加双氧水杀菌就是一个例子,现在吃下去还不死,但是积累下去就会有癌变的可能。
  
  另一种是生产中麻痹大意。像黄曲霉毒素超标,就是饲料出了问题,很可能就是在生产中粗心大意造成的。但问题企业死不承认,对外宣传虚假,但自检根本就没有该项目的检查。
  
  南方日报:在牛奶中还会不会检测出其他的违法添加剂?
  
  王丁棉:三聚氰胺之后,政府加大了检测力度,每一年的抽检比之前增多了几十倍,现在一年有几万人次。这对行业有震慑作用,现在绝大多数企业不敢用三聚氰胺了。
  
  现在的乳制品主要还是依靠企业的自检。但按照目前这样管理,未来三五年或者十年内,可能还会有新的违法添加行为出现。
  
  检查是一个手段,但是生产过程的控制才是关键。只要企业整个过程都按照规矩去做了,根本不可能出现问题。当然,不定期抽检还是非常必要的。
  
  编后语:二氧化氯保鲜生奶 倒逼拷问良心!

 

  近些年来,不可否认国内食品安全境况并非因为整治毒奶粉、毒馒头、毒胶囊等特大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而得到整体改善,反而是这个冒出个毒蔬菜,那边曝出个毒鸭血……源源不断且屡禁不绝的出现食品安全问题。老百姓是怒了,愤了,默了,冷了,讽了,骂了,食品安全却犹如按下葫芦浮起瓢一般来回个折腾,最后我们都累了!
  
  面对屡屡爆发的食品安全事故,我们从最初的斥责监管制度落后不完善,到痛骂职能部门的监管不为,到唾弃食品行业的不自律,可正如王丁棉专家所言:“现在的食品管理就像打击贪污腐败一样,是靠检举揭发才打击的,不举报就不立案。所以真正的问题是靠业内,靠媒体,靠企业、员工的良心揭露出来的。”事实上,这些年频频爆发的食品安全事故,不难发现人们深信不疑的制度法宝显然无法从根本上遏止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到最后我们不得不倒逼拷问良心!
  
  食品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生产流程的不合规则皆有可能导致问题出现,“靠质检部门抽检发现的问题,连1/3都不可能查到。”而2009年温家宝总理在英国剑桥大学演讲时首次提出“企业家身上要流淌着道德的血液”如今还依然令人振聋发聩!

 

  整治整个食品安全环境,要靠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度,长期有效的监管机制,有效的监管执行力等手段,然归根结底还是要靠企业,靠员工的良心,其实也就是靠我们每一个人对待毒食品的一个拒绝态度,一个不能让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后代承受无良带来的食品安全灾难!!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