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农药残留标准 多“高”才安全?
■ 议事堂 近日,有环保组织从我国九大品牌茶企18份样品中检测出29种农药残留,检测出的大部分农残量符合我国标准和日本标准,但部分达不到欧盟标准。而有专家指出,“一些国家出于贸易保护等方面的考虑,所制定的限量标准宽严不一。”我国茶叶农药残留标准是否足够安全,引起公众关注。 茶叶标准不比日本宽松,还不够安全吗 不同国家出于不同考虑,制定的茶叶农药残留标准存在一定差别,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当然,这有一个底线,就是要保证产品的足够安全。有人拿欧盟的标准来对比,提出更严格的标准是不是更安全的问题,这或许有些吹毛求疵,安全就足够了,如果为了超越实际的“更安全”,就刻意提高标准,确实也不利于茶叶产业发展。 从报道的情况来看,我国茶叶农药残留标准相比于日本等很多国家,应该说都毫不宽松,有理由相信,这是能保障基本的安全的。 因此,更值得关注的问题,恐怕不是纠结于这些标准是不是足够“高”,而是加强对这些标准落实情况的监督。 比如,这次检测出来的违禁农药残留,就不是标准的问题,而是监管层面的问题。到底是有企业或个人故意使用,还是像一些业内人士说的,是空气飘移、水流传播等原因导致,需要进一步调查,堵塞漏洞。 标准重要,执行同样重要。鉴于现在茶叶生产散户较多的现实,强调执行好现有的能保障安全的标准,或许比苛求更“高”的标准更有意义。 □喻辛(媒体人) 低标准损害国内消费者,无关贸易保护 进出口贸易固然是茶叶标准制定要考虑的因素,因此不同国家对茶叶农药残留量有不同的标准,但欧盟的高标准和贸易保护或许关系不大。 欧盟不产茶叶,其制定最严格的茶叶农药残留量标准,无疑还是站在消费者立场看待问题,因而,第一看重的还是安全。实际上,欧盟等国不仅对茶叶,对其他的食品安全要求也更为严格。这样的要求,本质是为了更好地维护人的健康。例如,欧盟各国公众的预期寿命要高于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其中,严格的食品安全标准起到了重要作用。 茶叶以及其他食品安全标准的建立,本就应该更多站在消费者立场,而不是生产者立场,这样才能保证安全。以茶叶生产国而制定宽松的标准实际上损害的只是本国消费者的利益。因为,按照欧盟等国家地区的标准,这些低标准的茶叶或许根本就出口不了,低标准茶叶主要还是被国内市场消费。 事实上,尽管欧盟茶叶标准很苛刻,但是,我国仍然有大量的茶叶出口,而中国制造的很多产品也都是符合很多国家的标准,这说明,我们并非不能生产高标准的茶叶。关键还是在民众食品安全需求日益强烈的情况下,茶叶等商品的生产标准还应该逐步提高。 □田勘(学者) 对农药低残留不必太敏感 近些时候,我国的茶叶存在农药残留的问题,引起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又一轮质疑,也让部分群体产生了还能不能喝茶的疑问。笔者认为对此不需太过较真。 这首先在于农药本身是现在种植业的必需品,为了对付病虫害,几乎所有的种植产品都会接受农药的“洗礼”,这些产品在上市的时候也都几乎不可能完全去除农药残留。相比起来,我们天天入口的蔬菜,存在的农药残留可能更多,也未产生明显伤害。每天摄入量并不多的茶叶,其存在的农药残留的危害程度显然是小于蔬菜的。 其次,任何事情都有正反两面,农药从本质上讲都有一定的毒性,但农药可以让茶叶免遭“病害”的侵害,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其保质期,茶叶作为一个不是短时消费的产品,如果存在“病害”,那么也可能因此产生一些生物毒素,这同样可能对人体产生危害。所以,对于茶叶上的农药本身也不必一棍子打死。 再次,食品的安全标准要和时代挂钩,只要不是特别恶意的安全事件(如三聚氰胺奶粉),过分追求食品的“干净”和“绿色”可能会带来负面影响。因为心情也是健康的重要因素,如果消费者总把标准放在高于现实的水平,可能会因为心理暗示等因素,反而对健康不利。当然,前提是农药残留不能突破安全底线。 □郑山海(医生) 很想知道的是,出口欧盟的那些高标准茶是怎么生产出来的?如果能生产出高标准的茶叶,为什么标准要“就低不就高”呢?如果是成本问题,两者到底相差多少?另外,能否要求茶企在茶叶外包装上注明农药残留?安全不安全另说,作为消费者就想喝个明白。 ——王建(职员) 据称,我国的一些农药残留标准严于其他国家,这是人们所乐见的。鉴于国人对茶叶的特殊感情,我们应该在茶叶标准上全面领先而不是部分领先其他国家,更应该建立起“从茶树到茶杯”的全流程控制体系,让每一个人都能喝到健康的茶。 ——毛建国(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