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吃鱼生可减少患肝吸虫病的风险
两广人喜欢吃鱼生,因为鱼生味美,然而,最近有专家表示,吃鱼生的人更容易感染肝吸虫病,下面微微健康网就来采访一下肝病专家,看看他们的看法。
感染肝吸虫:番禺、南沙每5人就有1人
肝吸虫病是通过生食或吃未熟透的淡水鱼虾等淡水水产食品感染的。该病在广东省有63个县市流行,目前感染率已达5.36%,预计感染总人数超过500万。而近年曾在广州市进行过一次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发现番禺和南沙两个区高达20%的人群感染有肝吸虫病,发病率最严重。
据惠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相关资料报道,肝吸虫多存在于淡水鱼虾的脊背部分和尾部。而“鱼生”则是取淡水鱼脊背部分的肉,这正是肝吸虫聚集的地方,因此感染率更高。据了解,经常吃“鱼生”的人有30%-40%的机会感染上肝吸虫病,而不吃生鱼虾可基本排除感染可能。
吃“鱼生”:浅水鱼发病率高过深水鱼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肝胆外科副主任刘建平教授表示,经过长时间的观察总结出,经常吃浅水“鱼生”的人,肝吸虫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吃深水“鱼生”的人。这是因为钉螺是肝吸虫生活史中必不可少的中间宿主:肝吸虫虫卵先随患者或受感染动物如猫、犬等的粪便排入水中,被钉螺吞食,在其体内发育成尾蚴;而后尾蚴从螺体逸出,浮游水中,钻入淡水鱼虾,在其体内成囊蚴;当人或猫、犬等动物吃了生鱼或未煮熟的鱼虾时,就会被感染。
而钉螺主要分布于长江两岸和沿江水系、湖泊的江、洲、湖滩地区,以及以河、沟、田、水系灌区为主的山丘内陆型地区,在深水中很难发现,因此,肝吸虫病主要通过浅水“鱼生”传播,如鲩鱼、草鱼、青鱼、鲈鱼及淡水虾等,像三文鱼这类海鱼含有肝吸虫的几率则比较小。
防“虫”法:食物还是煮熟再吃好
为健康着想,爱吃“鱼生”者应逐渐提高警惕,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刘建平归纳了以下几条预防措施:1、食物不熟不吃;2、选择食用深水、无污染的鱼虾;3、尽量挑一些比较卫生、正规的餐馆,比如星级酒店的自助餐厅进餐。据调查,小餐馆的“鱼生”多来自浅水或直接将深水和浅水鱼虾混杂放置,这样就会使浅水鱼虾携带的肝吸虫囊蚴进入深水鱼虾,导致小餐馆肝吸虫病的发病率相对更高;4、生食和熟食盛装器具一定要分开,切了生鱼后砧板、刀具要清洗干净,筷子使用亦要区分生食和熟食;5、不要用生的鱼虾喂狗、猫;6、群防群治,及时查治病人、病畜,控制传染源等。
专家强调,曾经吃过“鱼生”的人应该及时到医院检查,如果抽血查到肝吸虫抗体阳性,B超提示肝内胆管壁回声增粗等,则应留大便反复寻找肝吸虫卵,这是确诊肝吸虫病的“金标准”。肝吸虫病的治疗很简单,只要每天服用吡喹酮25mg/公斤,一天三次,通常只需1-2天的时间,97%的感染者可以痊愈。但如果病情拖延或者发现时已经发展为肝硬化、胆管癌的阶段,治起来就相当困难了。
不可不知
喝高度酒不能杀灭寄生虫
不少人认为吃“鱼生”时喝高度酒可以杀灭鱼肉里的寄生虫,但刘建平教授否认了这一观点。他表示,就算是70度的酒,也要24小时才能杀死肝吸虫,平时饮用酒远远低于这个浓度,而且酒精在胃中被食物与胃液稀释,根本不足以杀死藏在鱼肉里的肝吸虫囊蚴,更不能预防“鱼生”里的肝吸虫对人体肝脏的侵蚀。此外,酒精可直接加重肝脏的损害,更增加了肝吸虫病对肝脏的危害。
微微健康网:身体健康对什么都好,因此,不管鱼生多么的味美,编者还是建议大家听从肝病专家的意见,少吃鱼生,最好不吃鱼生,那样就可以减少自己患肝吸虫病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