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作坊分装工业盐冒充食盐 食用后对人体有危害
黑作坊内的人正在分装假盐,并警惕地观察周围。 右为黑作坊造的假盐,每袋1000克;左为正规的食用盐,每袋400克。 黑作坊分装工业盐冒充食盐 位于通州区潞城镇七级村食用后对人体有危害 近日,本报接到读者反映,在通州区潞城镇七级村一民房内,有一假食盐生产窝点。该窝点用工业盐加工食盐,同时还勾兑劣质酱油。 本报记者经过多日暗访,发现该窝点确实存在,窝点内的盐销售价格远低于市场价,这批盐多流向周边一些小饭馆、小农贸市场。 昨天,北京市盐务管理办公室表示,初步认定该窝点用工业盐冒充食盐,将对这一窝点进行查处。 黑作坊隐蔽且警惕性高 3月27日,读者刘明(化名)致电本报称,他到通州潞城镇七级村办事时,意外发现一间民房里堆放着数十个编织袋,一些人将编织袋里的白色粉末分装到小塑料袋内,小塑料袋上写有“精制加碘盐”。刘明仔细观察后怀疑,编织袋内是工业盐。与此同时,刘明还发现,民房内好像还在分装劣质酱油。 3月30日,记者来到七级村,找到了那间极为隐蔽的民房。民房内共有约8间屋子,分装盐的屋子朝北,面积约40平方米,院子里其他房屋是一家家具厂在使用。而分装盐的屋子里存放着一些做好的桌子,像是家具厂的仓库。 记者以购买大量家具为由,找到家具厂老板,并提出要看看桌子的样品。在家具厂老板带领下,记者进入分装盐的屋子,里面堆放着近60个编织袋,袋子上写着“白鹅牌高级精制盐”,重量为50千克,产品标准一栏标注为GB/T5462-2003,生产厂家为湖北七二八盐业公司。屋里还堆放着上百个空塑料桶,和一些标注着酱油的已经装满的塑料桶。屋内的几个人正在码放编织袋,或整理空塑料桶。当记者和家具厂老板离开后,屋里的人立刻将屋门插好,表现出高度的警惕性。 10分钟加工上百袋食盐 4月5日下午2点多,记者再次进入这处民房。仅仅5天,民房内原有的近60袋原料盐,仅仅剩下30袋左右。屋内先前堆放的上百桶酱油也所剩无几。 屋内3人分工明确,一名男子负责解开原料盐的袋子,他所使用的原料盐品名已换成“桂花牌精制盐”,生产厂家也为湖北某企业,产品标准也是 GB/T5462-2003。这名男子将原料盐倒入一个大盆里。一名女子则用一个大勺将盐装进早已准备好的塑料袋,递给另一名在操作封口机的女子,进行封口。一袋成品食盐就这样加工而成。仅仅十几分钟,3人已经加工上百袋盐。 当天下午四五点钟,加工好的盐被装箱,由一名送货人运走。 在暗访中,记者还发现窝点内的人使用盐和各类色素勾兑出酱油,在经过罐装后贴上商标。一名女子用皮锤砸瓶盖,确保密封。 记者注意到此处民房内没有任何卫生设施,装酱油的空塑料桶有时根本不经清洗,直接用于灌装。 廉价打开市场就近销售 在调查假盐和勾兑酱油的同时,记者也对这些劣质货的销路展开跟踪。 该民房内有3人负责生产加工,负责送货和销售的是一名中年男子。4月3日下午,劣质货被装上一辆绿色客车,总共装了十多箱盐和数十桶酱油。装完后,中年男子驾车前往送货地。在沿着七级村南边的老通胡南路行驶几分钟后,这辆客车拐向宋梁路,并最终在一处小型农贸市场停车,有两箱盐和十几桶酱油被送到一家小粮油调料店。 记者发现,送货时间并不固定,基本上是有人要货,只要存储数量够,就立刻送货。如果货量不足就等生产够了再送货。劣质货基本被送到周边的小市场和小餐馆。 4月5日,记者走访该窝点曾送货的几处小市场。在宋梁路附近一市场的一家粮油调料店外,货架上摆放着盐、味精、鸡精等各种调料。货架上的盐来自正规渠道,每袋的重量是400克,价格为1.5元。记者询问是否有1000克一袋的盐时,店里伙计说问:“你们买这种盐准备干什么用?”记者自称是开小饭店的,准备买来炒菜。店伙计随后进店拿出这种盐,并以一袋1.5元的价格出售。在其他几处市场和粮油店,记者也均以每袋1.5元的价格买到这种盐,这些店铺均没有把它摆在明处。而对于为何不敢公开卖的问题,店家要么笑而不语,要么不做任何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