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管才能让乳制品行业挺起脊梁骨

azsqwe| 2012-04-11 19:34:33
阅读()

  央视主持人赵普日前发布微博称,老酸奶存在安全问题,最好不要饮用。亦有网友跟进“爆料”称,老酸奶使用的添加剂明胶,来自旧皮鞋,是今年“央视3·15晚会”重点曝光对象,只是节目被公关了。传闻一出,立即在网络上闹得沸沸扬扬。

  老酸奶、果冻跟臭烘烘的破皮鞋扯上关系,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敏感的神经被再次刺激。但这次与往常发酵的食品安全事件有点不同,不仅商家纷纷出来澄清辟谣,自己产品添加剂中含的是食用明胶,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连食品安全专家、营养学家、科学松鼠会成员以及当年深入调查的记者也站出来为企业说话,认为虽然不能排除工业明胶在一些小作坊的使用,但外界质疑“皮革奶”为乳制品行业“潜规则”的说法也过度夸张。原因有二:一是使用食品级明胶的成本并不高昂,即便劣质明胶不要钱,也不值得添加它来牟利;二是自2009年以后,并无任何确切的曝光案例显示“皮革奶”死灰复燃,最近两三年,再没找到类似线索。言下之意,说这是奶制品行业的“潜规则”有点危言耸听了。

  即便有专家澄清,消费者恐怕也会把老酸奶与果冻纳入自己的禁食清单。因为食品行业尤其是乳制品行业的信任基础实在过于单薄,一旦有任何风吹草动,民意便大肆沸腾。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消费者对于乳制品的热情受到巨大的打击。随后的这几年,大大小小的事故依旧不时萦绕在乳制品行业乃至著名企业头上。2009年,国家质检总局责令蒙牛停止在特仑苏牛奶中添加OMP物质;2011年4月陕西小学生饮用蒙牛学生奶集体中毒;11月,蒙牛“随便”榛子巧克力雪糕被检出菌群总数、大肠菌群不合格,引起消费者一片质疑;12月,蒙牛乳业(眉山)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批次产品被检出黄曲霉毒素M1超标140%……对于国产奶的不信任到达一个什么样的地步,看看周末去香港、澳门抢奶粉的内地居民的疯狂劲,便一目了然。

  对于这一切,奶制品行业如果视而不见,监管部门如果充耳不闻,最终结果必然是整个行业都无法走出恶性循环。显而易见,要走出恶性循环首先是企业自身洁身自好,对于中国乳制品行业来说,并不意味着就可以放任产品质量继续低下,并屡屡以此为借口逃脱责任。乳业被称作是满足一个民族基本需求的行业,只是国内乳制品企业显然迟迟未能挺起脊梁骨。不仅如此,在数次食品安全事件中,质检总局对于乳业的处罚并不严厉,不知是支持国产乳业的思想起作用,还是其中另有故事。然而,扶持民族企业并不意味着可以纵容其犯错或以息事宁人的姿态一而再地宽容。松懈的质量监管,和风细雨的惩罚,直接导致政府部门公信力的下降,久而久之,不管你监管不监管,总之我不信就是了。而这对于国内乳制品行业的健康成长没有任何好处。

  从各国优质食品企业的历史来看,只有在法治、严苛监管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企业,才能在风雨历练中持续蓬勃发展,傲立人前。

  洪 丹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