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藻含铅门:涉事企业进京公关
phoebe|
2012-04-07 11:38:55
阅读()
副标题
“吃不死人,但没营养”
与螺旋藻一样戴着“蓝帽”,当下市场热销的多种鱼油软胶囊,售价不菲。后者到底有多少营养含量,吃了真能“降脂、益脑”?
为摸清鱼油产品的质量,本刊记者在京、津、冀三地药店的保健食品专柜,购买了8大品牌的鱼油“蓝帽”产品,所购产品均为软胶囊,随后记者严格按程序送检。
根据多家鱼油产品品牌宣传,鱼油的两种重要营养成分是EPA和DHA,前者“有利于人体降脂”,后者“对脑部发育有益”。
两家权威机构的检测结果显示,在送检的8个样品中,有一半未达标,分别是“孚莱唯”、“欧丽莱”、“恩贝特”和“睿得利”。其中,“恩贝特”牌鱼油的EPA检测含量为其标注值的1/4;“欧丽莱”牌鱼油DHA的标注值为24.47%,检测含量为0.56%,两者相差40多倍。
“吃不死人,但没营养。”对此,有关营养专家这样表示。
卫生部中国保健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鱼油产品已成为我国销售量最多、影响范围最大的代表性保健食品。截至目前,包括上述8种送检产品在内的200多个鱼油类保健食品获批“蓝帽”。
一些戴“蓝帽”的鱼油胶囊中的EPA和DHA含量为何这么低?本刊记者来到山东一家所购产品检测合格的鱼油软胶囊生产企业实地探访。
该企业负责人王先生说,DHA与EPA含量的关键在鱼油原料,含量越高,原料进价越高。“DHA含量为50%的鱼油生产成本,是含量为20%的4倍。”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卫生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刘远立分析,有的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要么引进低含量原料,要么在生产中添加副食品偷工减料、以次充好。
“偷工减料还算好的,更令人担忧的是,由于一些鱼油企业缺乏实际生产能力,普遍委托软胶囊厂进行加工。”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国家食药监局保健食品审评专家说,“这些软胶囊厂经常使用回收的明胶残渣作为原料生产鱼油以降低成本。”
本刊记者掌握的一份来自中国保健协会的专题调研报告显示,有的企业用色拉油加腥味素配制生产食用鱼油,有的用工业鱼油或鱼油尾料制造鱼油,还有“黑心”商家用猪皮、鸡皮甚至废弃皮具,如皮鞋、皮包等制作胶囊壳,这会直接导致鱼油成品中的过氧化物、多氯联苯、汞、醛、酮等有毒有害物质严重超标。
受访鱼油企业负责人证实了这一说法。他说,负责任的鱼油厂家会在原料收购合同中设定门槛,但有的企业为了压低成本、牟取暴利,原料监管不够严格。
“监管不力,惩治乏力”
受访业内专家还透露,对鱼油中可能存在的“二恶英”、“多氯连苯”等有毒有害物质,在发达国家必须强制检测,而国内目前没有这个要求,甚至缺乏相关检测标准,这让那些偷工减料、非法添加违禁成分的鱼油厂家钻了空子。
相关医药专家介绍,劣质鱼油中含有细菌、真菌、重金属残留物等有害物质。若长期服用,会导致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细胞膜过氧化损伤,根据食用剂量不同,轻则引发腹泻,重则造成肝损伤。
针对鱼油等“蓝帽”产品的质量隐患,中国保健协会相关负责人坦陈,有的鱼油厂家虽获监管部门“蓝帽”认证,但从原料引进到生产工艺、成品储存,未按国家标准组织生产,致使“产品内容物欺诈”等问题出现。
监管部门对此已有相当认识。在今年年初举行的“中国保健食品产业发展大会”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司司长童敏说,当前我国保健食品企业“多、小、散、乱、低”的特征明显,一些企业自律意识不强、诚信较差,违法生产经营、非法添加违禁物品等现象时有发生。
此前推行的“蓝帽”审批制度,即是为确保保健食品安全合格而实施。而本刊记者追踪调查发现,保健食品的审批过程中,存在一些中介机构,在其运作下,审批从样品生产到机构检测,再到申报材料、试制现场核查,直至最后的专家评审,有可能全程造假。
面对记者暗访,保健食品行业内中介公司“科尔天使”的技术总监唐某说,他原先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下属事业单位工作,后来“下海”干起了中介。“得有平台、有(人脉)资源。只要是保健食品这块儿,我都能处理得了!”
另一家中介公司“康维安”的黄某,则向记者展示了加拿大某厂商通过一家背景深厚的中介机构成功获得海狗保健食品的批文:“人家(中介)有关系。要按正常流程,一般的中介百分之百不接,因为海狗是保护动物。”
国家食药监局数据库显示,这家加拿大厂商的确成功申报“海狗油软胶囊”、“海狗锌软胶囊”等产品。根据国务院1988年批准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海狗名列其中。
“究其原因,还是监管不力、惩治乏力。”国家食药监局保健食品审评中心审评处原处长刘长喜说。
刘长喜曾多次参加保健食品审评工作。他回忆,召开保健食品审评会时,时有中介公司“公关”审评专家的情况。
国家食药监局保健食品与化妆品监管司副司长张晋京认为,企业质控不严的根源在于“重审批轻监管”。“在实际操作中,审批程序比较严格,但市场监管力度不够。虽然已采取多项措施加强整治,但问题始终未得到很好解决。”
“吃不死人,但没营养”
与螺旋藻一样戴着“蓝帽”,当下市场热销的多种鱼油软胶囊,售价不菲。后者到底有多少营养含量,吃了真能“降脂、益脑”?
为摸清鱼油产品的质量,本刊记者在京、津、冀三地药店的保健食品专柜,购买了8大品牌的鱼油“蓝帽”产品,所购产品均为软胶囊,随后记者严格按程序送检。
根据多家鱼油产品品牌宣传,鱼油的两种重要营养成分是EPA和DHA,前者“有利于人体降脂”,后者“对脑部发育有益”。
两家权威机构的检测结果显示,在送检的8个样品中,有一半未达标,分别是“孚莱唯”、“欧丽莱”、“恩贝特”和“睿得利”。其中,“恩贝特”牌鱼油的EPA检测含量为其标注值的1/4;“欧丽莱”牌鱼油DHA的标注值为24.47%,检测含量为0.56%,两者相差40多倍。
“吃不死人,但没营养。”对此,有关营养专家这样表示。
卫生部中国保健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鱼油产品已成为我国销售量最多、影响范围最大的代表性保健食品。截至目前,包括上述8种送检产品在内的200多个鱼油类保健食品获批“蓝帽”。
一些戴“蓝帽”的鱼油胶囊中的EPA和DHA含量为何这么低?本刊记者来到山东一家所购产品检测合格的鱼油软胶囊生产企业实地探访。
该企业负责人王先生说,DHA与EPA含量的关键在鱼油原料,含量越高,原料进价越高。“DHA含量为50%的鱼油生产成本,是含量为20%的4倍。”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卫生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刘远立分析,有的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要么引进低含量原料,要么在生产中添加副食品偷工减料、以次充好。
“偷工减料还算好的,更令人担忧的是,由于一些鱼油企业缺乏实际生产能力,普遍委托软胶囊厂进行加工。”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国家食药监局保健食品审评专家说,“这些软胶囊厂经常使用回收的明胶残渣作为原料生产鱼油以降低成本。”
本刊记者掌握的一份来自中国保健协会的专题调研报告显示,有的企业用色拉油加腥味素配制生产食用鱼油,有的用工业鱼油或鱼油尾料制造鱼油,还有“黑心”商家用猪皮、鸡皮甚至废弃皮具,如皮鞋、皮包等制作胶囊壳,这会直接导致鱼油成品中的过氧化物、多氯联苯、汞、醛、酮等有毒有害物质严重超标。
受访鱼油企业负责人证实了这一说法。他说,负责任的鱼油厂家会在原料收购合同中设定门槛,但有的企业为了压低成本、牟取暴利,原料监管不够严格。
“监管不力,惩治乏力”
受访业内专家还透露,对鱼油中可能存在的“二恶英”、“多氯连苯”等有毒有害物质,在发达国家必须强制检测,而国内目前没有这个要求,甚至缺乏相关检测标准,这让那些偷工减料、非法添加违禁成分的鱼油厂家钻了空子。
相关医药专家介绍,劣质鱼油中含有细菌、真菌、重金属残留物等有害物质。若长期服用,会导致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细胞膜过氧化损伤,根据食用剂量不同,轻则引发腹泻,重则造成肝损伤。
针对鱼油等“蓝帽”产品的质量隐患,中国保健协会相关负责人坦陈,有的鱼油厂家虽获监管部门“蓝帽”认证,但从原料引进到生产工艺、成品储存,未按国家标准组织生产,致使“产品内容物欺诈”等问题出现。
监管部门对此已有相当认识。在今年年初举行的“中国保健食品产业发展大会”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司司长童敏说,当前我国保健食品企业“多、小、散、乱、低”的特征明显,一些企业自律意识不强、诚信较差,违法生产经营、非法添加违禁物品等现象时有发生。
此前推行的“蓝帽”审批制度,即是为确保保健食品安全合格而实施。而本刊记者追踪调查发现,保健食品的审批过程中,存在一些中介机构,在其运作下,审批从样品生产到机构检测,再到申报材料、试制现场核查,直至最后的专家评审,有可能全程造假。
面对记者暗访,保健食品行业内中介公司“科尔天使”的技术总监唐某说,他原先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下属事业单位工作,后来“下海”干起了中介。“得有平台、有(人脉)资源。只要是保健食品这块儿,我都能处理得了!”
另一家中介公司“康维安”的黄某,则向记者展示了加拿大某厂商通过一家背景深厚的中介机构成功获得海狗保健食品的批文:“人家(中介)有关系。要按正常流程,一般的中介百分之百不接,因为海狗是保护动物。”
国家食药监局数据库显示,这家加拿大厂商的确成功申报“海狗油软胶囊”、“海狗锌软胶囊”等产品。根据国务院1988年批准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海狗名列其中。
“究其原因,还是监管不力、惩治乏力。”国家食药监局保健食品审评中心审评处原处长刘长喜说。
刘长喜曾多次参加保健食品审评工作。他回忆,召开保健食品审评会时,时有中介公司“公关”审评专家的情况。
国家食药监局保健食品与化妆品监管司副司长张晋京认为,企业质控不严的根源在于“重审批轻监管”。“在实际操作中,审批程序比较严格,但市场监管力度不够。虽然已采取多项措施加强整治,但问题始终未得到很好解决。”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分享到:
上一篇:食用油涨价:因垄断或引连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