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以药补医和坚持愚公精神有关系?
昨天召开的2012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旗帜鲜明地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在全系统稳妥有序地革除以药补医弊端。不少卫生厅局长表示,取消以药补医,意味着医院收入结构的重大调整,要想维护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政府必须加大投入。
政府必须补
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厅长毕力夫说,以药补医机制形成有其历史原因。改革开放之初,国家政策允许药品加成、鼓励医院创收,让医院去市场中遨游,既和财政投入不足有关,也有特定的社会背景。除了医疗卫生领域,其他一些领域也如此。随着卫生事业的发展,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凸显,政府对医疗卫生领域认识的不断加深,取消以药补医,政府增加投入,让医院回归公益性,是医疗卫生发展规律使然。
目前,公立医院的收入有公共财政投入、医保补偿及个人医疗支出、药费加成(即以药补医)3条渠道。在很多医院,药品收入往往占据医院总收入一半以上的份额。取消公立医院以药补医,医院收入大减,要维持正常运作,必然寻找新的收入来源。不少厅局长认为,在能够维持公立医院正常运转而又能帮患者减负的选项中,持续加大政府投入不可或缺。
河北省卫生厅厅长杨新建举例说,当前社会关注的药品加成、药价虚高等问题,不是单纯的药品问题,牵涉到许多无法避及的政策性问题,包括药品虚高定价、流通领域层层加码等,如果这些政策漏洞不修补,出台再多的压价政策也是“治标不治本”。而药价水分一旦被挤出,医院补偿问题就会浮出水面,不增加政府投入很难解决以药补医问题。
政府有能力补
医改推行中,“财政收入低,政府没钱”,“吃饭财政,管不了那么多”等,常成为一些地方政府规避投入责任的借口。对此,杨新建认为,“这和财政收入多少没有直接关系,关键是领导怎么看”。他举例说,河北省第一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零差率试点县赞皇县,是冀中地区有名的穷县。改革后,财政预算投入乡、村两级机构每年超过1000万元,而且按月预拨经费,保障其正常运转。而赞皇过去一年的卫生事业费也就三四百万元。“人家穷县都能拿出大钱来搞医改,有钱的县有什么理由拿不出来?关键是领导是否把医改当成真正的民生工程!”
山东省卫生厅厅长包文辉说,破除以药补医,增加政府投入,首先在于政府自身改革,调整公共财政支出的结构。财政的大盘子里必须要增加民生投入,特别是提高卫生投入的比例。对卫生部门而言,应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开发领导层,为政府转变财政投入结构当好参谋。
包文辉认为,取消以药补医过程中需政府补助的部分,国家应有明确的指导政策。2009年出台的医改配套文件《关于完善政府卫生投入政策的意见》提出,公立医院改革中政府要加大投入,主要用于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扶持重点学科发展、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政策性亏损补贴等方面,并建立政府专项补助资金项目库等。实践中,这些政策并没有完全落实,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对各级政府分级承担投入的责任界定不清晰,“都是政府,是省政府、市政府还是县政府?没有责任机制,不投入又怎么样?这些都需要进一步明确。”
政府该如何补
湖北省卫生厅厅长焦红在分组讨论中表示,取消以药补医是系统工程,不能仅靠卫生部门单兵突进,需要政府部门间统一认识、协调行动;要与调整医疗技术和服务价格,改革支付方式等整体推进;要有系统的路径设计。这些也是政府责任的题中之义。
不少厅局长认为,取消以药补医后的政府投入,不能简单以数量来衡量。事实上,随着投入不断加大,财政要保持不断高速增长也不太现实。是一步到位“投足”,还是确定适当的比例逐步增长;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不同层级医院,药品收入占比相差甚远,是否确定不同的补助政策等,都还需要精打细算。目前来看,政府投入优先补助的领域应是确保医务人员的合理收入,其次是保证医院适度发展的需要。
严格的医疗行业管理体系和投入效率的监测评价体系必不可少。毕力夫认为,取消以药补医,涉及公立医院功能定位、成本核算、收入结构调整等问题,这是现行政策设计中较薄弱的地方。比如,一些县医院,无论是规模还是服务能力,都远远超出本身功能定位的需要,属于超前发展,政府是否有责任补助其政策性亏损?再比如,医院成本核算。人们常说病床费比住旅馆还便宜,希望政府调整价格或者增加补助,但前提是必须要计算水电、维护、保洁等费用。要搞清楚维持一张病床运转到底需要多少钱,现在还差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