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医疗伤了我的心
cuteyy|
2012-01-05 22:09:34
阅读()
不知从何时开始,感冒输液成了一道必然的程序,感冒了去医院就是去输液,但是不知道大家对于输液了解多少:
1831年,当英国医生托马斯·拉塔第一次尝试着用输血工具给一位病人输入盐水溶液的时候,这一实验性的治疗方式是为了挽救一位濒死的霍乱病人。直到今天,静脉注射技术不断发展,甚至出现了一两个星期不用取下针头的套管针。输液,其实一直是医生“最后的给药方式”。通常来说,只有急救患者、重症患者和不能进食的患者,才会采用开放人体静脉通道的方式。
其实,“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的世界卫生组织用药原则,但在中国早已被颠覆。在医院,随处可见因为感冒发烧等常见病而输液的患者,小病大治、大病久治屡见不鲜,究其原因,显而易见的就是利益驱使,各方利益,尤其是近乎经营性的医疗机构,“医改”和社会腐败现象让医院从福利性转向利益最大化的“经营性”服务,求生存和谋求高福利职业的本质是潜在推手!
某省城三甲医院的一位医生告诉记者一个“惊人”的事实,肿瘤患者是过度医疗的“重灾区”,很多病人并非死于癌症本身,而是死于过度治疗。用最好的药物,接受最高端的检查,进行最先进的手术,当然,还有花最昂贵的费用,可是最后,却伤害了患者的身体健康。
过度医疗反应了一种现象:不是需求决定生产,而是生产决定需求。过度医疗也许让医院笑了,但是却伤了广大患者的心,我们需要的不是“过度医疗”,而是“医疗”。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