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偏远农村成制售假药主销区
近日,广西南宁警方破获一起特大生产、销售假药、假冒保健食品案,其中710个品种高仿冒假药被查处,涉及金额高达4620万元。这期特大制售假药案主要目标是较为偏远的农村地区。
“高仿真”假药难辨真假
广西南宁市中尧路和伟康市场是当地有名的药品批发集散地,每天成千上万种药品从这里发往广西各市县药店。然而,经南宁市警方调查,这里竟然成为一些不法分子制售假药的“中转站”。
南宁市公安局通报,近日在中尧路和伟康市场查获涉及710个品种的涉假药品,及医疗器械、保健食品、食品共计3950件,其中包括价值200万元的假药生产线1条、分装包装假药窝点1个、销售假药窝点69个、仓库20个,系列案件涉及金额4620万元,目前抓获的涉案人员有56人。
根据警方调查,这起制售假药系列案涉及黎某为主的“黎生保健”、程某为主的“大明保健”、冯某为主的“众鑫保健”、吴某为主的“李超保健”等多个犯罪团伙,他们通过在中尧路、伟康市场租用铺面,打着销售正当保健食品的招牌,却干着制售假药的勾当。
南宁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支队五大队队长郭喜庆介绍,查获的涉假药品中以“土霉素”、壮阳药、“盐酸曲玛多”“阿莫西林胶囊”“健胃消食片”等常用药为主;医疗器械中以避孕套、退热贴居多;查获的保健食品多为钙片、维生素胶囊;涉及造假食品则有燕窝、保健酒等。
据了解,遭到查处的假药不仅品种繁多,而且部分仿冒水平很高,甚至连药监部门工作人员也很难从外包装上分辨出真假。南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一位负责人介绍,查获的“三金片”外包装上防伪标识、国家批号等一应俱全,只有经过专业检测机构鉴定才最终辨别其真实“身份”。
城乡接合部和偏远农村成假药主销区
据警方的调查,制售假药分子从四川、江西、广西等地购进制作假药的原材料,并选择广西玉林一家兽药厂作为“代工厂”,在这里加工成“药品”;之后从广东等地购进药瓶及外包装,随后再将假药进行分拣包装拿到市场上销售。
南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一位负责人介绍,假药贩子制作胶囊类药品的统一配方都是淀粉、面粉加色素等,一般情况下不会威胁病人的生命,但却会延误病情;部分假药尽管添加了相应成分,也具有一定疗效,但副作用明显,易对人体造成损害。
制售假药分子透露,假药制作完成后,他们通过物流公司把假药运往海南及广西等地,借助在当地开办的保健品铺面将涉假药品和保健药品批发出去,其中农村和城乡接合部是其主要销售区域。
办案民警介绍,假药的价格一般较便宜,所以会吸引农村老百姓购买。“正规的阿莫西林一盒大约卖7元,假药价格可以便宜一半。”制假分子因此获利丰厚,如他们制作的一种六盒装的壮阳药批发价为38元,拿到市场上里面每小盒的单卖价格就达到300元。
制售假药分子交待,为打开销路,他们采取在农村集市上发放名片、到县级以下药房上门推销等方式,逐渐赢得了市场。他们还在外包装上印制泰文、德文等外国文字,从而达到迷惑误导消费者的目的。
郭喜庆介绍,制假分子都是采取单线联系方式,且包装、批发、零售等关键环节都由家族成员内部单独完成,加上原材料购买、生产加工、印制包装、整合、销售等环节都相互分开,所以作案具有很强的隐蔽性。
假药案屡发 监管亟待跟进
2011年下半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公安部门侦破了两起特大假药案件,涉及金额1300万元。假药贩子利用购买药店信息,将百余种假药推销到黑、吉、辽、内蒙古4个省区至少3000家药店,多数流向农村地区。根据调查,南宁此次查获的案件与哈尔滨假药案手法如出一辙。
在广州市从事医疗工作的高先生认为,当前价格虚高是造成假药案屡发的主要因素。他说,一般的药品从生产企业出来后,需要经过总代理寻找销售市场,下一级代理商拿到药品后,要想进医院,还需要经过院长、分管副院长等关口,甚至连药房管理员、各科室医生和护士都得打招呼,中间“打点”环节多,药品价格随之被推高,“假药正是‘看病贵看病难’背景下的产物。”
高先生对假药流向农村地区表示担忧。他说,县里从各级医院、药店到个体诊所、村卫生室,一般数量至少也几百家,加之大多位于偏远的农村和乡镇,监管起来存在一定难度,这为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南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一位负责人坦言,仅靠药监部门一己之力很难从根本上消除制售假药行为,“去年3月份,我们得到线索查封了一家假药生产窝点,但却抓不到人,稍微有点风吹草动他们就逃走了。”他表示,今后将与警方保持密切合作,进一步探索建立有效的协作机制,严厉打击制售假药行为。
广西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周可达认为,靠警方严打等活动只能起一时之效,还需要通过发动宣传的方式,着重提升农村地区群众的辨别能力和健康意识,消除假药存在的市场土壤;同时,监管部门应结合农村地区分散、城乡接合部人员流动频繁等特点,探索行之有效的监管措施,不为假药留下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