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煎药室煎越多小心赔越多

jswei69| 2011-12-19 16:57:32
阅读()

很多人喝过医院煎好的袋装汤药,但对煎药室却知之不多。近日,记者来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门诊煎药室一探究竟。

  每天“过手”饮片近1吨

  门诊煎药室位于医院门诊楼南侧,平房,四大间。8点,工作人员已各就各位。

  接过患者交上的药方单,在门诊煎药室窗口发药的药师一边整理编号,一边操作电脑系统打印取药条。“4个小时后再来取药。”递条时药师嘱咐道。

  近两米高的药架每层都摆满了类似家庭洗菜用的塑料筐,筐沿上夹着煎药条和药方单,筐内是每袋200毫升的汤药,少则十几袋,多则五六十袋。在抓药区,中间有一张大桌子。4名中药调剂员围着大桌子快速地走来走去,或边看药方边从饮片柜中找药、称重,或撑开一个无纺布袋,将称好的药装入并扎紧袋口,或提起药袋放在身边的推车上。

  “我们每天要接500张左右的方子,总共要抓出近1吨重的中药饮片。”副主任药师李照福告诉记者,由于工作量太大,对效率要求很高,调剂员都练就了一手绝活,药量一抓就准。说着,他指着一包已经抓好即将扎口的药袋说:“这个总量应该有1200多克,上秤看看。”果然,电子秤上清晰地显示:1230克。

  “我们还设有主管药师专门复核检查饮片的品种、分量与药方是否一致,查看药方煎法有无特殊要求等。”李照福说。

  小黑屋变成参观点

  记者随李照福来到另外两个相通的大房间。房间内整齐地排列着鞋柜大小的机器,有的哧哧冒着热气,有的下方不时滑下煎好的袋装汤药。“这是煎药机和包装机,一共100多台。”李照福说,煎药机已经是第三代,操作起来简单方便,一个多小时就能煎好药。

  “我是上世纪70年代参加工作的,那时就一个小屋,两三个药师,用小煤炉、砂锅煎药。”李照福回忆,那时一人看两个炉子,每天上班要先生火,煎药中间还得注意换煤球,“每人一上午能煎出两三锅就不错了。”

  1997年,该院引进第一台现代化煎药机,煎药室也从小黑屋搬出来,专门放在门诊大厅里,四周都是玻璃,患者可以看得到。

  煎药室也变成了展示中医药现代化的窗口,医院每次接待外宾参观团,总会带客人到煎药室看看。“每年要接待100多个外宾团,有时候一天都好几拨儿。”

  唯独价格保持在低位

  午饭时间到了,药师和调剂师三三两两地从食堂端回饭,聚在较为空旷的饮片中转库,或蹲或站或坐在空纸箱上吃起来。

  “煎药室怎么多是年轻小伙子?”记者问。

  “很少有女的受得了这里的工作强度和环境。从早上7点半到傍晚6点,忙得团团转,又得一整天提重物,还得时时让近80台煎药机冒出的热气蒸着。”煎药室组长白燕说,煎药室需要通风散水汽,还不能安装空调。

  白燕说,从1997年该院开始提供门诊煎药服务至今,服务各项成本都有较大幅度上涨,唯独价格保持在低位。据白燕介绍,物价部门核定的煎药费是每服3元,从2009年4月起医保可以报销。而根据医院去年的成本核算,即使不计人工成本,仅水电、包装费用等,每服药的成本也已经超过3元。

  “现在我们是煎得越多赔得越多,长此以往也不是个办法。”白燕和她的同事希望相关部门更加关注、解决中医药、中医医院的生存、发展问题,让中医医院健康发展,让更多的患者领略中医药的魅力。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分享到:
关键词: 门诊煎药室 煎药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