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放宽献血年龄?
前不久,有媒体报道我国正酝酿修改《献血法》,专家建议将献血年龄从目前的18岁~55岁放宽至17岁~60岁。此报道引发了社会关注。在日前召开的卫生部新闻发布会上,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表示,这只是个别专家的建议,卫生部还没有启动相关工作。
放宽献血年龄是否合理?是否有利于缓解血液紧缺状况?记者就此采访了血液管理相关专家。
内地献血年龄限定全世界最“严”
我国《献血法》规定,国家提倡18周岁~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邓海华强调,我国并没有禁止其他年龄段的健康公民自愿无偿献血。
对于献血年龄,其他国家和地区是怎样规定的呢?记者从卫生部了解到,目前,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献血年龄是18岁~65岁。在美国、加拿大等8个国家献血年龄的上限均为65周岁,其中,新西兰、澳大利亚、韩国3个国家的下限低至16岁。在我国香港和澳门地区,献血者年龄下限规定为16岁,而对上限年龄并没有限制。
“在全世界范围内,我国大陆地区规定的献血者年龄范围是最窄的。”浙江省血液中心主任吕杭军说,在颁布实行《献血法》的1998年,我国刚刚开始实行无偿献血制度,因此对献血年龄规定得比较严格。现在已经过去13年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保障水平和健康素质的提高等,对献血者年龄、献血时间间隔的规定也可以随之作出调整。
放宽献血年龄不影响公民健康
“由于我国公民的寿命在延长,健康水平在提高,因此符合献血条件的人群范围在扩大。”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副主任高冬英说。
高冬英告诉记者,在实际工作中,她曾碰到不少超过55周岁、长期参加无偿献血的献血者要求继续献血,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在退休以后更注重生活质量和保健,是符合献血要求的。“放宽献血年龄也是保证55岁以上人群无偿献血的权利,体现了科学性。这对长期献血者也是一种鼓励。”
吕杭军告诉记者,杭州地区一些医疗机构和采供血机构曾联合对该地区部分55岁以上人群的血红蛋白和血氧饱和度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55岁以上人群,特别是55岁~60岁人群的血红蛋白计数、红细胞的破坏率与《献血法》规定献血人群并没有显著性差异。
吕杭军说:“放宽献血年龄,现在还只停留在研讨、专家建议的阶段。”
关键是要进一步动员全体国民
据介绍,目前我国的年采血量为3935吨,每天需要约7万人献血,按医疗服务量的增长进行初步测算,到2015年,每天需要有约12万人献血,才能满足临床用血需求。在血液紧缺和老龄化进程加快的双重压力下,放开献血年龄限制是否对增加血源有明显意义呢?
邓海华在新闻发布会上提供的数据表明,我国人口献血率只有8.7%。,低于世界高收入国家的45.4%。(丹麦最高为67%。)和中等收入国家的10.1%。,也低于我国香港的30%。和澳门的23%。,离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10%。也有一定的差距。他说,这显示出我国无偿献血工作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无偿献血的基础还比较薄弱。
吕杭军告诉记者,在浙江省,献血的主流人群是在25岁~35岁,50岁~55岁献血人群占总献血人群的比例不到5%。“现阶段,放宽献血年龄限制也不太可能显著增加献血者人数。”
高冬英说,拿我国血液采集情况与周边9个国家的数据做对比,我国献血者的年龄分布呈现一个比较“陡”的走向,也就是说集中在某个年龄段。
她认为,想要缓解血液紧张状况,关键是要进行献血宣传教育和动员,增加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度。仅靠放宽献血年龄,没有太多意义。
邓海华说,中国的人口基数非常大,我们应该把工作的重点放到动员更多的健康适龄公民参加无偿献血上,满足日益增长的临床用血需求。